聊斋论文_35358.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论文_35358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白均竹 2011年3月 摘要:《聊斋志异》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后人对《聊斋志异》的批评多聚焦于幻化多变的鬼狐仙女,作为落魄书生的蒲松龄,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憎恨是无法得以宣泄的!他的科举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变为真实,也只有借助狐仙鬼魅的力量来聊以精神的自慰!在其笔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他们都与蒲先生一样,在那个埋没读书人本性的社会里,精神永远都是空虚寂寥的,生活中永远都是无助的!他们也只能借助发泄人的本性----淫欲,或者在美妙的白日梦里,慢慢地走向灭亡!本文将从这些书生形象入手,重点结合形象创作的根源来分析书生形象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聊斋志异》 书生 形象 前言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从清初诞生以来便备受世人瞩目。从诗坛盟主王士祯的题赠以及清中叶的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数家评点,直至今日蔚为大观的蒲学聊学,三百多年过去了,研究领域涉及蒲松龄的生平家世、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文本内容、艺术手法、创作心理等等,堪称无所不在。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除了著名的“花妖狐魅,多具人情”①之外,《聊斋》更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丰富、世俗、真实的清代社会,塑造了一个“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乞丐妓女的庞大的形象系统”。②在林林总总的人物中,书生的形象十分突出,构成了《聊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明清时期,文人常叙烟粉、灵怪故事,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又在科举路上挣扎了大半生,可以说《聊斋》是他惟一的安慰。《聊斋》创作的素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取材开古书,《聊斋》是在大概有一百多篇小说,改自前人作品,如《崂山道士》就改自六朝小说和唐传奇《纸月》、《取月》和《留月》三个小故事;二是四方探听,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进作品;三是传说蒲松龄在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收集后进行加工润色。《聊斋》里面的故事大多男女两类人物形象,后人对其中的鬼狐仙女作了较多的分析,而其中的书生形象则少有关注,下面笔者将着重对书生形象做系统的分析。 书生的性格特征 在《聊斋》里面,男主人公一般以书生的形象出现,即使不是官宦子弟,而是出于商贾之族,也都能诗善文,能弹善对,我们将这类爱好高雅,喜读诗书的男主人公统称为书生。笔者总结《聊斋》里面的书生,大致有以下六种性格特征。 (一)知书达礼、熟读读书、好琴棋书画 故事中的书生刚开始多贫困落魄,但有上进心,苦读读书,因而即使眼下一文不名,但还是能够得到鬼狐仙女的青睐。如《于去恶》中,“北平陶对俞,名下士。顺治间,赴乡试……见一人负笈筺儴……相与倾语,言论有名士风”。又如《白秋练》中,“直隶有慕生,小字蟾宫,商人慕小寰之子,聪慧喜读”。好读书,无论中举与否,都能为文章中心服务。 (二)渴望考取功名、衣锦还乡 书生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考取功名,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每个一知识分子的理想。国而《聊斋》故事多叙书生赶考,有的屡试不第,但大多数却是金榜题名。《司文郎》一文中的宋生有过目不忘之功,出口成章之才,但放榜时“生竟领荐,王下第”,宋生、王生双双落榜,而瞽僧闻之“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的文章,竟能高中,可见科举的没落腐朽。另一方面,大多数书生因各种原因而加官进爵了,如《聂小倩》中的宁采臣,“后数年,宁果登进士”;《侠女》中的顾生,自己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儿子却在十八岁就中了进士。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三)渴望得到性欲的满足 有的书生家徒四壁,无力娶亲,但人类原始的性欲冲动并不因贫富而改变。有的书生家中有妻,但出门在外,性欲无法得到满足;或因猎奇心理,拈花惹草,在古代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中,这种现象度不稀奇。《瑞云》中的贺生,“素仰瑞云,固未敢拟同鸳梦,亦竭微贽,冀得一睹芳泽”,但瑞云却对他眉目含情,赠之以诗,又一次相见时,“瑞云接见良欢,移坐近生,悄然曰:能图一宵之聚否?”又有《红玉》一篇,冯翁有一子,字相如。父子俱诸生(秀才)。相如与邻女红玉两情相悦,“夜夜往来,约半年许”。书生渴望性欲满足也就罢了,偏又写女子主动示好,投怀送抱,这又是《聊斋》与众不同之处。 《聊斋》书生的爱情大多带有浓重的情欲化色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情欲。因此,除了少数至情至性者之外,大多数书生都处于爱情的缺失或残缺状态。究其原因,也并不难理解。首先,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强大压力——坎坷的科举道路,贫苦的经济状况,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无暇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完满;其次,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盛行,一夫多妻制度的客观事实,也使得他们感觉不到自身爱情的缺失;再次,这种缺失是一种比较意义上的缺失,正如此部分开篇所说,《聊斋》爱情的精华部分皆浓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