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史-良-第8宋元
第八章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一节 社会与学术的发展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科学的应用和技术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与学术的发展 《梦溪笔谈》 1086年,沈括完成《梦溪笔谈》,这是沈括晚年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这部书有609个条目(胡道静校注本),其中记载科技内容的条目占3/5,其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地理、医药、农学、军事,以及工程技术等学科。 全书共30卷、10多万字,这部辉煌巨著是中国古代的学术奇葩,除中国学者作过认真的研究之外,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也作过详细的研究。李约瑟根据清末詅痴簃(yí)本《梦溪笔谈》按现代科学分科,将其内容大致分为25个项目。 沈括 宋元科技画卷中焦点差不多是集中在沈括身上的。沈括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为卓越的人物之一。1030年他生于北宋钱塘(杭州),进士出身,多次出使西夏和辽廷等邻邦,主持过水利工程建设,还担任过太常丞及翰林学士。不管是在他的旅行中,还是在他公务繁忙之时,沈括从不忘记录包括科学和技术心得在内的一些体会。沈括的著作很多,有40余种,仅在《宋史·艺文志》中就记载了22种。 若按3大类区分,《梦溪笔谈》大致: 人文资料(270条):官员生活和朝廷(60)、学术与考试制度(10)、文字和艺术(70)、法律和警务(11)、军事(25)、杂闻和轶事(72)、占卜玄术和民间传说(22)。 人文科学(107条):人类学(6)、考古学(21)、语言学(36)、音乐(44)。 自然科学(207条或255条):易经、阴阳和五行(7或13)、数学(11或12)、天文和历法(19或26)、气象学(18或10)、地质和矿物学(17或7)、地理和制图学(15)、地理学(6)、化学(3或9)、工程、冶金和工艺学(18或3)、农艺(6)、灌溉和水利工程(6或7)、建筑学(6或10)、医学和药物学(23或17)、生物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52或71)、度量衡(0或3)、乐律(0或21)、物理(0或19)。 总计(584条)。 《梦溪笔谈》中属于沈括自己创见的 如: 数学上的“隙积术”和“会圆术”; 物理学上提出的海潮理论,磁偏角的发现,凹面镜成像的解释; 天文与气象上关于“十二气历”的创议; 地理上立体地形图的首创;地质学和地貌学上关于“海陆变迁”和水流侵蚀作用的认识; 生物学和药物学上关于植物名称和性状的订正,药用植物采集时间及服用方法的辩证论证,物种变异的研究,等等。 还有:为适应作战需求而提出的筹粮方案,其计算方法已接近现代运筹学的思想。 沈括获得如此高成就的原因 首先,沈括重视普通民众的聪明智慧,他在《长兴集·上欧阳参政书》中说:“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他把“百工”、“市井”、“田野之人”等“小人”提高到与“圣人”并列的地位。 沈括注意总结劳动群众的经验,重视他们的发明创造。如: “布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建筑工程专家喻皓的精巧技术和《木经》 水工高超创造的分三段下埽(sào,用秫秸和树枝等制成的修建或保护堤岸的材料)的先进合龙堵口方法 平民历算家卫朴的《奉元历》 锻坊工人的“灌钢”、“团钢”和“冷锻”、“热煅”的复杂冶炼技术 信州铅山人民发明的熬胆矾取铜 淮内漕渠的复闸 沈括的科研方法 1)善于观察 沈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敏锐细微的观察,其认识要求与客观现象一致。他在研究“极星和北极位置”相关的问题时说,要“实考天度”,“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录之,满五年,其间剔去云阴及昼见日数外,可得三年实行,然后以算术缀之”(《梦溪笔谈》卷8)。所以才能知道“五星行度其迹如循柳叶,两末锐,中间往返之道相去甚远”。 沈括为了测定天空北极所在,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夜夜观测,且画了200多张图,得出北极已离开极星3度有余。他详细观察磁针指示的方向,发现地磁偏角的现象。 2)不断验证 在进行观察时,沈括特别注意选择典型,进行实验。如对野葛(又名“断肠草”)的观察,据说它有剧毒,吃了会“投杯已卒”。为了研究它,他“尝令人完取一株观之”,经过细心地观察和比较,他认识到,野葛“其草蔓生,如葛;其藤色赤,节粗,似鸡藤;叶圆有尖,皆相对;花黄细,戢戢然(收敛貌)一如茴香花,生于节叶之间”(《梦溪笔谈补》卷3),并指出,《酉阳杂俎》中说的野葛的花似槴子稍大是错误的,并告诫人们,《千金》、《外台》等书中,有用野葛者,要“特宜仔细,不可取其名而误用”。 不经验证的东西,他是不轻信的。经过验证,理论与实际“莫不吻合”,他才相信。 沈括说:“予所谓良方者,必目睹其验,如著于篇;闻不预也”。(《苏沈良方序》)只有不断验证,才能达到真知。 3)深达其理 沈括不以感性的认识为限,他要求对事物的认识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