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三).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的八种模式(三)

*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示例: 1.(2004年广东,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落,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2.(2004年辽宁,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书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3分) 答案:(1)答案有两种,答其中之一即可。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清新的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案有两种,答其中之一即可。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著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解析:古诗词鉴赏考查了宋词,两个题目都体现了“开放式”的命题方式,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其中第(1)问中只答“晓”或“绕”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比较“晓”和“绕”,言之成理可给2分。第(2)问中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也不给分。应结合上下两片分析。 第七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