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黍离-张.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黍离-张

【题解】 赏析: 作品细读 由于本诗的流传,“黍离之悲”在中国文化中成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心理沉淀,成为亡国遗民借以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抒发“黍离之悲”的诗、文、词、赋绵绵不绝。如著名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就是其中突出的两例。 * * * * 诗经·王风·黍离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思.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黍 离 《诗经·王风》 五谷杂粮:稻/麻、黍、稷、麦、茮(豆类)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 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 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 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 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 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道上走。行:道。迈,行。 5.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神不宁。 8.谓:说 9.悠悠:遥远的样子。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茂盛,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忧戚。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茂盛,我缓行其间啊,心如醉酒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呜咽难言。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主旨: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艺术手法:叠字 押韵 重章叠唱 比兴 1、比兴手法,“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像《氓》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一样, 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衰微。 2、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全诗三章,只有个别字词 发生了变化,如“苗”、“穗”、“实”、“摇摇”、“如醉”、“如噎”。 3、押韵:如“摇”和“ 苗”,“穗”和“醉” 音乐美 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所谓重章叠句,是指章与章之间句式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是《诗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