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文言文18个虚词练习
文言文的18个虚词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C 二、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1、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 B.大王来何操 ????????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 D为什么 E多么 A 2、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1、疑问代词,怎么 2、 疑问代词,怎么3、疑问代词,为什么 4、 疑问代词,什么5、副词,多么 6、 疑问代词,什么7、凭什么 8、 怎么样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乎 ①介词,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助词,形容词词尾 D 2、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介词,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①副词,表承接,于是,就;②代词,你的;③副词,是;④副词,竟然,却;⑤副词,才。 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 2.与例句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此乃勇士也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例句中“乃”是副词,就。A.代词,你的;B.就;C.判断词“是”;D.副词,竟然。 洪水滔天,鲧偷天帝的神土来阻挡洪水,没有等待天帝的命令。天帝派天神祝融在羽山郊外杀了鲧。鲧从肚子里生儿子禹。天帝于是命令大禹最后铺土来安定全国土地。 B 乃 1、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