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聲求義.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聲求義

訓詁的方法二:因聲求義 一、因聲求義的定義及應用 (一)定義:所謂因聲求義即通過字詞的聲音線索去探求字詞的意義。 (二)因聲求義的應用 1人們很早就注意到音與義的關系,早在先秦文獻中就有聲訓材料的出現,如: 《論語·顔淵》:“政者,正也。”《孟子·盡心下》:“征之爲言正也。”《禮記·表記》:“仁者,人也。”《禮記·樂記》:“德者,得也。” 2而漢代劉熙的《釋名》可以說是聲訓的開山之作,主要從聲上解釋事物的得名之由,如: 《釋天·第一 》: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月,缺也,滿則缺也。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廣也,所照廣遠也。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晷,規也,如規畫也 。曜,耀也,光明照耀也。星,散也,列位布散也。宿,宿也,星各止宿其處也。 二、根據:音義相因。 黃侃先生說:“凡聲之起,非以表情感,即可寫物音,由是而義傅焉。聲義具而造形以表之,然後文字盟生。”這說明了形音義的關系。 1最初,音義之間的聯系完全是偶然的。正如《荀子·正名》所說:“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這裏名即古人給一事物所定的名稱,同一事物不同國家不同名族會有不同的名稱,而不同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命名。 2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水準的提高,在原有詞語基礎上産生很多新詞,新詞的産生很多是舊詞的引申,如果與原義差別較大,就産生出了新詞,有的語音不變,有的稍有差別,這種詞稱爲派生詞也叫孳乳詞。國外語言學家稱爲同根詞。這些詞之間就有了音近義通的關系。如:分、頒、北、背、片、爿、班、辨、辯等,音近義通,均有分開義。 3右文說 “右文說”首創於宋代的王聖美。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為右文。右之字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貝之小者曰賤。如斯之類,皆以戔為義也。”文中“其類在左”,就是指形聲的形旁多在左邊。但它充其量只表示意義的大類,或稱意義所屬的大的概念範疇,而聲旁多在右邊,是表意義的。右邊的聲旁一身而兼聲義二任。“右文說”到了清代,段玉裁更提出了“聲義同源”說而推進了一步。發揮段氏的“聲義同源”說的是高郵王氏父子。其後是黃承吉,更提出了“字義起於右旁之聲”說,這就是所謂的“右音說”。以前人們認為形成字形符表義聲符表聲,而形聲字中形符多在左邊,所以當宋王聖美發現在右的相同聲符的字有時意義相同,聲符表某個共同的意義,就稱為右文說。 右文說揭示了同源分化字的意義皆從原字而來的文字現象,對同源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右文說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後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常用凡某聲字皆有某義即有擴大化之嫌。而且,右文說還容易使同源詞的研究受到字形的限制,掩蓋了字形上沒有聯系的同源詞。如呼與喚、引與曳即是字形無關的兩對同源詞。 從形聲字的産生來看,右文說是有一定道理的,形聲字的産生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表意字的基礎上加聲符,如:齒、岸等,這一類字與右文說無關。 (2)在原有字上加注義符,而原字作聲符。此類是右文說之根本。如: 取、娶,家、嫁,昏、婚,共、恭、拱等。 (3)改換偏旁,而與右文有緊密聯系的是改換義符。如:“赴”與“訃”;張、帳、脹(《漢語大詞典》分別認爲帳與脹是張的通假字,不確。) 如:朱可表紅色,於是人們就將朱與紅色事物的命名結合在一起,如:袾,指紅色的衣服。絑,指紅色的繒。硃,指丹砂。駯指红色的马。?? 另外方言音轉也是音義相因的表現,如:《方言》卷八:“布穀,自關而東梁楚之間謂之結誥,週魏之間謂之擊穀,自關而西或謂之布穀。”又《禮記月令》:“鷹化爲鳩。”鄭注:“鳩,搏穀也。”《爾雅釋鳥》:“鸤鳩,(吉鸟)(匊鸟)。”郭璞注:今之布穀。江東呼爲獲穀。本草拾遺:“布穀,江東呼爲郭公,北人云撥穀。”《六書故》:“其聲若布穀,又謂之勃姑,又謂之步姑。”清人錢繹指出:“布穀轉而爲搏穀,撥穀,轂姑,步姑,結誥轉而爲擊穀, (吉鸟)(匊鸟),又轉而爲獲穀,又轉而爲郭公。今東吳人呼撥穀,亦爲撥哥,又呼爲勃姑。” 三、訓詁中常出現的問題 由於形義之間的密切聯系,人們在思維上往往習慣於從字形去求詞義,這樣一來字形往往成爲理解文義的障礙。訓詁中望文生訓的毛病也就因此而産生。如: 《鶡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這裏的“一壺”是什麽意思?“壺”乃“瓠”的假借。一壺即一瓠,也就是一個葫蘆,古人有用葫蘆渡水的習慣,《莊子·逍遙遊》:“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崔豹《古今注·音樂》:“有一白首狂夫,披髪提壺,亂流而渡。”《易·泰卦》有“包荒,用馮河”的記載,據高亨先生解釋:包,疑借為匏(páo),就是瓠(葫蘆)。荒,空也。匏荒,謂瓠空虛也。馮河,涉河,所以,此“謂瓠空而以之涉河也”。(《周易古經今注》) 瓠、壺古同爲匣母魚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