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竞秀桃李生辉后现代多元智能教育特色释要-香港教师会.pdfVIP

诸子竞秀桃李生辉后现代多元智能教育特色释要-香港教师会.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子竞秀桃李生辉后现代多元智能教育特色释要-香港教师会

諸子競秀、桃李生輝: 後現代多元智能教育特色釋要 張國祥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本文論述中國古代學者關於才華發揮及命運掌握的主張,指出有哪些觀點有助 教育工作者在廿一世紀後現代終身教育社會實施多元智能教育,讓學童學會經營自己, 運用睿智豐盛自己的人生舞台,從而使人生旅程美滿充實。 Philosophers Compete, Children Glitter: An Expl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spired Education This paper delineates what ancient philosophers thought about liberation of human potentials and mastery of fate. It points out viewpoints that help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implemen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spired education in a postmodern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in the 21st century. It is hoped that children can manage well themselves, utilize their experiences and wisdom to enliven their life platforms, so as to attain satisfaction during the life journey. 前言 公元二零零三年是多元智能理論面世二十周年,華人地區的教育工作者積極嘗試應用此理 論來「啟迪多元智能、培養多元才能」(Gardner, 1983; 張國祥,2003 ,頁58-66) 。課程發展專家 則埋首思考設計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後現代多元智能學校課程——力求每一位學童都有機會發揮 各具特色的才華,並且在他們悠悠一生中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 (張國祥,2003 ,頁207-213) 。中 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春秋戰國時期曾一度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中國古代育人思想既然在過去 二千多年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現在重新從「才華發揮」及「名運掌握」角度去審視這些思想, 當有助當代教育工作者繼承和發展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融合多元智能理念的、具後現代進步 思想的教育課程 (對後現代學科與理論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孟樊、鄭祥福,1997 ;對多元智能理 論希望有一初步認識者,請參閱張國祥,2001 ,頁23-73) 。 「諸子競秀、桃李生輝」這論文題目充分地表達了本文的旨趣:本文首先透過韓愈和劉禹 錫兩位唐代文儒的不同命運際遇,點出我們的育人之道,不單要重視才華的發揮,更要妥善經營 自己的命運,才會隨遇而安、無負終生。韓愈和劉禹錫兩位學人的際遇,雖然並不具備普遍性意 義供後學鑽研模範,但是他們所著的《進學解》和《陋室銘》,卻是廣為港澳師生所傳誦的絕妙 文章,因此說明他們如何融合「才華發揮」和「命運掌握」的鴻溝來經營自己,有助我們反思以 人為本位後現代終身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詳情請參閱楊寶山、孫福萬,2000 的分析) 。基於此, 本文重點梳理孔子、老子、莊子、墨子、孟子等諸子對於「才華發揮」與「名運掌握」的主張, 進而點出《四書》所闡發關於「為學必須立志」的論述,嘗試在總結部分提出後現代教育應有的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