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汉语音韵及其应用.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汉语音韵及其应用

第七章、汉语音韵及其应用 参考书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年版,1980年重印。 3、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人大出版社,2002年版 4、《汉字古音手册》(上古音)、《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古音) 音韵学常识 1、定义 音韵学,或称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属于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音韵学的三个研究方面 古音学 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上古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上古主要指先秦两汉时期。 今音学 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中古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中古主要指隋 唐时期。 等韵学 基本内容是通过研究《韵镜》、 《七音略》等等韵书的声韵配合情况以了解古音的音韵地位。 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 3、音韵学的应用 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诗词 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 甲组:并(帮劲去)—並(並迥上) 乙组:宕(定宕去)—荡(定荡上) 丙组:频(并)—膑(并) 丁组:庚(见阳)—岗(见阳) ③冬,齐人来归卫俘(滂幽)。《左传》 冬,齐人来归卫宝(帮幽)。 《公羊传》 ④ 时乎时(之),不再来(之)! 《淮阴侯列传》 水至清则无鱼(鱼),人至察则无徒(鱼)。 东方朔《答客难》 4、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1)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2)钱大昕、章太炎、曾运干、黄侃等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3)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规律; (4)陈澧首次使用系联法研究出了《广韵》的声类和韵类; (5)王力先生继清人之后确立了上古音的“微”部;罗常培、周祖谟先生全面揭示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韵部的特点 (6)瑞典学者高本汉即第一个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和方法系统构拟出了汉语中古音的声韵系统。 第一节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有关声母的概念 (一)字母 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母、声类、字母等几种。 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 清人陈澧在他的《切韵考》一书中将《广韵》的四百五十二个切上字归纳为四十类。 声类及声母 有时候一个声类代表的是一个声母;有时候两个声类代表的也是一个声母。 例如“滂普匹譬”和“敷孚妃抚芳披峰丕拂”这两个声类代表的声母就是一个,即[p‘]。 3、字母 简称“母”。古代没有像拼音字母这样的标音工具,对于声母的表示,人们采用的方法是选用汉字去代替,被选汉字就叫做“字母” 。 创制字母的人传说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他翻译佛经时受到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而对当时汉语的声母进行了归纳,同时选用三十个汉字记录了他归纳的结果,这就是最初的字母。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六个,于是就出现了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在音韵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唐末宋初汉语声母的实际,同时还扮演着标音工具的角色。此后,无论是研究隋 唐音还是研究上古音、近代音,都需要借助三十六字母去标注声母。 (二)五音和七音 所谓五音,是指唇、舌、齿、牙、喉五音。 唇音:双唇音和唇齿音; 舌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前塞音; 齿音:舌尖前音和舌面前塞擦音; 牙音:相当于舌根音; 喉音:包括零声母、舌根擦音和半元音。 五音最早见于南朝 顾野王的《玉篇》。 七音,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音。 半舌音今称作边音,从五音的舌音中分化而出; 半齿音今称作舌面鼻擦音,从五音的齿音中分化而出。 七音的区分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三)清浊 所谓浊音就是气流通过声带时引起声带颤动而形成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