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pdf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卷(VolLime)24,期(Nurober)3,总(Total)97 矿 物 岩 石 页(Pages)l一12,2004,9,(Sept,2004) J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 Franco 陈衍景1’2, 李 晶1, Pirajn03,林治家2, 王海华4 1.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871;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2; ofWestern Plain 3.GeologicalSurvey Australia,100Street,EastPerth,WA6004,Australia; 4.全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100083 【摘 要】 上宫金矿产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的熊耳群火山岩中,属于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 床。上宫金矿赋矿构造由压剪向张剪演化,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一铁 白云石一石英脉,脉体和矿物变形、破碎,形成于挤压或压剪环境;中阶段细粒多金属硫化物 网脉贯入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形成于张剪环境;晚阶段具梳状构造的石英一碳 酸盐细脉形成于伸展引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从早阶段富CO。型,经中阶段富CO。型、 贫COz型和纯C02型组合,向晚阶段贫C02型演化。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 为380‘C~320‘C,300‘C~220’C和200‘C~120C;早、中阶段的压力分别为285MPa~200 MPa100 MPa和160 MPa。中阶段流体离子(如SO。”,C1一,K+)质量分数高,(K+Na)/ (Mg+Ca)比值高,pH值高,Eh值低,属于碱性还原性质的过饱和流体,有利于多金属硫 化物、碲化物和Au,Ag,Te等自然元素的快速沉淀。中阶段包裹体可见异相均一现象,具 有较低的COz/Hzo比值,表明发生了以CO。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现象。东秦岭(含熊耳地 体)三叠纪一早侏罗世地壳缩短、增厚、隆升,中体罗世一早白垩世造山带挤压向伸展转折和 隆升,白垩纪造山带伸展、断陷。这种区域构造演化的3阶段特征与上宫金矿含矿构造、矿 石组构、成矿过程和包裹体组合的3阶段演化特征完全对应,指示上宫金矿形成于中生代 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其成因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合理解释。在中 生代陆陆碰撞事件中,马超营断裂表现为倾向北的陆内俯冲带,俯冲板片变质脱水产生上 宫金矿成矿流体,流体沿控矿断裂向浅部运移,在脆韧性过渡带发生沸腾和混合,导致成 矿物质快速沉淀富集。 【关键词】上宫金矿;流体包裹体;熊耳地体;CMF模式;东秦岭 中图分类号:P57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4)03--0001—12 0 引 言 为5380,1 上宫金矿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境内,矿石品位2.6 其储量和品位未见报道。上宫金矿由河南地质调查 收稿日期:2004一04—20;改回日期:2004—06—11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40352003);九五攀登(95一Pre一39—04);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陈衍景,男,42岁,教授,矿床、地球化学专业,研究方向:区域成矿规律. ①河南地质调查一队.上宫金矿勘探报告,1988. 万方数据 2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