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业案例-掌声谷粒.pdf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农业案例-掌声谷粒

“為台灣依舊美好的事物,來點掌聲鼓勵!”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我們穿上了農業的靈魂,領悟文化創意的生命。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一個看起來是、摸起來是、吃起來是農產品的掌生穀粒,偏偏賣的就不是農產品而已!始自2006年來我們用 盡一切氣力,透過平凡平實平常的白米,想傳達想呈現的真正價值,其實是台灣人的生活風格。這包括了歷 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最重要的是-台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在我們的眼中,農作物的價值不只是飽足口腹的糧食,它是天地人感情交流後的大地創作。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原來,掌生穀粒是一個販賣「台灣生活風格」的品牌。媒介是來自土地上的-也許無常、也許不完美、也許 有遺憾…而所以真實的農業作品。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古老的人類的文明,都發生在大河流域的兩岸,因為那樣的土地才能孕育人類的飲食, 這就是農業的初始。所以我們的象形文字,是從認識蟲魚鳥獸、日月山川開始,在宇宙時間裡刻寫下承諾, 要與環境天長地久。農業就是自然而然的文化,與創意源頭。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我們摸索了很久,企圖從這樣珍貴的價值中,創造一個新的樂土。終於,我們讓「掌生榖粒」化身成“出版” 農業作者作品的出版社。農友們專心顧好每一期的收成,就像作家負責耕耘文字;作品的設計包裝行銷企劃 則交給有感情的專業團隊!而勞動的生產者,仍是食物的擁有者。這是我們「以農利國」的信仰。 「掌生穀粒」的一句呼喚、一句祝福,使我們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 2006年6月6 日,海岸突然掀起一個下午的焚風,攝氏36度。 去年的這一天,是個已連續多日的細雨天。 前年的這一天,雲淡風輕。傍晚從山谷吹起一陣涼風。 明年的這一天,我們還未知。 農作以風味記載了自然界不經意的魄力。 我們希望的時代,開場了 長路奉獻給遠方,此刻,我們才剛動身啟程。 而你不會在遇到一樣的風味,永遠。 就像6月6 日那天,穀子以鮮明的甜度記載了那陣36°C焚風掀起的魄力。 而你不會在遇到一樣的風味,永遠。 在不知名的某一天裡,我忽然明白,農作是大地的一場「偶然」,即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不會收成 到相同的結果。農作反映到人生的無常。我們在餐桌上享用美食時,可有吃出來自然在食材上深深刻下的記 號,和智慧。 而你不會在遇到一樣的風味,永遠。 9月,二期的稻花會等著秋風來吹,預備授粉結榖,風有來是一回事,風沒來會是另一個結果。農作的浪漫與 殘酷,站在田邊聽風的農夫,順著天地的脾氣耕作出每一期米榖蔬果的稀有價值。只是飲食的人,懂不懂? 於是我們開始出發,誓做關鍵性的少數。 這是以「誓做關鍵性的少數」而啟程的「發現之旅」。我們要走訪全台灣,找出天生的大地耕作者,還有與 他們永遠不會再相逢的經典農作,和懂得這種稀有珍貴風味的味蕾,分享;更要將人們對食物的讚美與期待 傳遞給天視、天聽。 而你不會在遇到一樣的風味,永遠。 原來,大自然裡掀起的一陣風~村上春樹就書寫了「聽風的歌」;喬治溫斯頓興起演奏鋼琴的「四季」,有天 賦的農夫則捕捉了大自然的「不完美」,創作出那一次次的「偶然農作」。而飲食的我們,站在風中大概只 會說出:「哇,今天的風好涼喲!」這麼淺白的感想吧。 於是我們開始出發,誓做關鍵性的少數。 若我們要向一片土地發誓,那樣的誓言,出發的起點,一定都是因為,愛。 於是我們開始出發,誓做關鍵性的少數。 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不會改變也不會進步。 「上邪,我與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民國一百年,我們重新寫下品牌故事,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當我們回頭望時,一定要,看見初衷— “為台灣依舊美好的事物,掌聲鼓勵!” 有鄉下味的米。 飯先生 一齊米 一齊米十三番 求真米 藏玉米 第九屆長期飯票 地糧 新糧 飯先生 一齊米 2公斤 2公斤 撰文╱程昀儀 攝影╱李建德 這個90%的人都在種米的部落,被安全的護衛在台灣東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的山域中,避掉了許多風雨災難。山城裡,吹的是 跟一世紀前一樣方向的南風。他們的祖先當年一起修築水圳,現在,原本也務農的范先生招在地農夫,農閒時大家一起動手蓋碾米 廠,作出種田人心目中的好米。 在糧食局的檔案資料裡可以找到,德高的米在日據時代是日本天皇的御用米!就算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