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岳麓)
1、明初废丞相,设内阁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 斗争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原因: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结果: “内阁” 应运而生 发展 确立 雏形 特 点 职 权 名 称 时 期 演变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 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明中期以后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 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课堂设问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 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 审批意见的 认可与否。 明成祖朱棣 文渊阁 清代皇帝的批红 康熙御笔 康熙帝 1、明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 斗争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导 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 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 争一直延续不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 “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了 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那么,导致这种局 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后人留下了什 么启示呢?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 课堂设问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1、西汉前期的分权与集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 斗争 1、西汉前期的分权与集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 斗争 (1)汉高祖巩固政权(郡国并行) 刘邦大封同 姓王,以为依仗 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 固皇权,稳定天 下,他分封给同 姓诸侯王的土地 面积甚至超过了 中央直辖的土地 面积。结果他死 后不过18年,诸 侯王就发动了叛 乱。 西汉前期形势图 课堂设问 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日渐丰满,国势日 盛,逐渐尾大不掉,“不听天子诏”,觊觎帝位。 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开始发 动叛乱,对中央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诸侯国的尾大不掉,西汉的有识之士都 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晁错与主父偃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 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主父偃:“推恩令” 主父偃 “今削之亦反,不削 之亦反。削之,其反 亟,祸小;不削,反 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汉景帝刘启 太尉周亚夫 景帝平叛 公元前154年,景帝采 纳晁错建议着手削藩,结果 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景帝 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 率军,以轻兵 断绝叛军粮道, 三个月后平定 叛乱。 1、西汉前期的分权与集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 斗争 (1)汉高祖巩固政权(郡国并行) (2)汉景帝平息叛乱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有事上报 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西汉:中朝、外朝 汉武帝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 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 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 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 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 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 削弱。 同时将全国分为十三州, 各设刺史一名,巡行郡县,“省察治状,黜陟能 否,断治冤狱”,负责监察地方。 (3)汉武帝集权措施 (2)汉景帝平息叛乱 1、西汉前期的分权与集权 (1)汉高祖巩固政权 ①“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②“酌金夺爵”——解决王国问题 ③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④设“中朝”——削弱相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 斗争 (郡国并行) 想一想 晁错的《削藩策》和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议,二者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