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福州斋教及其传入台湾.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清代福州斋教及其传入台湾

试论清代福州斋教及其传入台湾 福建师大历史系 徐心希 福州 350007 [论文提要]斋教是以食斋念佛为主的民间秘密宗教,亦可称为秘密教门,起于明代华北地区,清代大盛。 本文探讨闽台地区斋教的流入与传播。斋教于明末流入福建,并在闽东、闽南与闽北等地传播。福州斋教 的兴盛缘于人口大量流动及自然灾害频繁,加之这个时期福建各类民间秘密宗教十分活跃。福州斋教可分 为龙华派、金幢派和先天派。清乾隆年间闽北瓯宁一带其支系老官斋教抗清并被镇压,但福建境内斋教仍 秘密发展。同治、光绪年间闽北崇安、闽中古田频发斋教案件。清中叶斋教由福建移民传入台湾,日据时 期曾遭打击,但仍发展为显教。 [关键词]福州斋教 民间秘密宗教 闽台宗教文化 龙华 金幢 先天 斋教是明清时期活跃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亦称“白衣佛教”、“菜 门”、“菜党”、“斋门”等,它崇奉弥勒佛,以“代天行事”、“天国普有”为宗旨, 入教者以“普”字为法名,一律吃斋诵经,每逢朔望,必聚会念经。所谓斋,即斋戒之意 。清《礼部则例》“圜丘、祀天斋戒”作如下诠释:“斋教者在洁斋其身,不亵神明。故 斋戒之日,各自佩斋戒牌,不理刑名、不宴会、不作乐、不入中寝,不饮酒食荤,不祭神 ,不扫墓,有疾有服者不得与斋戒。”因为斋教只注重不饮酒食荤,故民间又称之为“菜 教”或称“吃菜教”。或因谐音亦称“采门”。关于该教的产生、演变及其流传,论者不 多;蔡少卿《论太平天国与斋教的关系》一文,实际上仅论述了后期斋教的变化。本文拟 对清代福州斋教盛行的原因、斋教的教义、派别及其传入台湾作初步探讨,敬祈学界斧正 。由于近年来斋教在台湾活动频繁,并有回流趋势,故对明清时期斋教在闽台区域文化中 的地位与影响作深入研究有特殊意义。 一、明清时期斋教在福建流传的原因 1、人口的频繁流动为斋教的传播提供条件 [1] 明清之际我国开始进入第四个灾害宇宙期。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加,灾害的频繁发生, 人口流动的规模也不断增大。谢肇淛《五杂俎》就描述了福建人在广东、广西一带的迁移 和开发。他说:闽人“地狭则无田以自食,而人口则射利之途愈广;什五游食在外”。万 历年间“江、浙、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 足不出外则技不售”;在广东廉州还有被俗称为“东人”的,“杂处乡村,解闽语,业耕 [2] 种” 。这些操闽语、有技术而杂处农村之人,就是流寓粤东的闽人后裔,其中不乏福州 十邑乡民。赣南瑞金一带,明中后期“闽广及各府之人视为乐土,绳绳相引,侨居此地。 [3] 土著之人,为士为民;而农者、商者、市侩者、衙胥者,皆客籍也”。 在江西宁都的6个 [4] 乡中,“上三乡即土著,下三乡佃耕者悉属闽人” 。即使是在清政府严密控制之下的满 洲腹地,也有数万福建人在当地经营实业,甚至定居。乾隆皇帝闻报后大为惊讶却也无可 奈何,他说:“朕闻奉天一带沿海地方,竟有闽人在彼搭寮居住,渐成村落,多至万余房 ”;“此皆系地方官以闽人在彼贸易营生,藉此多征商税,遂尔任其居住,若不亟行查禁 ,则呼朋引类,日聚日多”;“但闽人在彼居住,已非一日,且户口较多,亦未便概行驱 逐”;且“锦州、盖州、牛庄等处,每年俱有福建商船到彼贸易。即有无业闽人,在该处 [5] 居住”。 这种颇具规模的人口流动,势必为秘密教门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闽人甚至不畏 蜀道的艰险而进入四川谋生:“资(中)无六百年以上土著,明洪武时由楚来居者十之六 [6] 七,闽、赣、粤籍大都清代迁来。明初来者今谓川省人,余则各以其籍相称”。 川中新 1 [7] 繁县人口主要由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和陕西移民所组成。 岷江之滨的《健为县志》 专门列出所有由移民按地域建立的会馆。湖广、宝庆、长沙、江西、福建等会馆人数最多 。因移民数量大大超过本籍人,故在太平天国时期各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