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10 卷第2 期 经 济 学 Vol1 10, No12
2011 年1 月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January , 2011
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
张文武 梁 琦*
摘 要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采用中国1990 年2000
年和200 年的普查数据计算了31 个省市的劳动集中度, 并以此解
释产业空间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发展变化文章发现: ( 1) 人力资本集
中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集中度上升会提高地区的
收入水平; ( 2) 各省市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并有可能导致地区收入
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本文认为, 人力资本存量差异是地区收入差距
拉大的重要原因, 促进劳动力充分流动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是有
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劳动地理集中, 产业集聚, 劳动力流动, 地区收入
差距
一引 言
中国内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地区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之势从东中西部人均GDP 和人均可
支配收入差距来看, 1980 年中西部人均GDP 按各省区加权平均值相当于东
部的65% 和53%, 到2008 年, 它们占东部的比例分别降到了45% 和41% ;
从城乡差距来看, 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比自1983 年的 11 81 上升到31 32
东中西部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成为中国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
影响地区差距的因素很多, 教育和人力资本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资
源分布不平等和人力资本就业选择将对地区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关于
该影响对地区差距作用的结果, 在学术界 一直存有争议,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
看, 可以总结为两种认识一种意见认为, 由于存在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差异,
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有从农村向城市, 中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的趋势, 这有利
于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距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效率 ( 姚枝仲和周素芳,
* 张文武,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梁琦,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 张文武, 南京市汉口 南京
大学经济学院, 210093; 电话:01; E-m ail: zhangw enw u@ sm ail. nju. edu . cn本文作者非常感谢
两名匿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感谢5经济学(季刊) 6 主编姚洋教授对本文的宝贵建议感谢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0 AJY012)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 200 03) 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业务专项资金中山大学新兴交叉学科项目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2009CW02) 的资助当然
文责自负
692 经 济 学 第 10 卷
2003; 王小鲁和樊纲, 2004; 段平忠, 200 ; 李国平和范红忠, 2003) ; 另外
一些学者认为, 教育不平等和劳动力流动造成的人力资本选择性集聚会进一
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 容易形成地区差距扩大的恶性循环 ( 梁琦和史学会,
2006; 许召元和李善同, 2006; 白雪梅, 2004; 刘泽云, 2009; 杨俊等,
2008) 从探讨影响的作用机制看, 多数研究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 分
析不同地区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 认为减少教育不平等,
降低人力资本存量差距有利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为了更清楚地
观察中国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本文拟结合中国人力资
本分布及劳动力流动的特征, 从新经济地理学和劳动集聚的角度分析判断
中国产业空间和地区差距的变化, 以得出教育就业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的实践政策
联系现实经济, 由于历史和发展机遇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30 年间, 中国
逐渐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集聚中心, 中西部为外围的经济地理现状, 集聚中
心和外围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