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端砚及端砚文化的研究与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砚及端砚文化的研究与探讨

* 关于我市端砚及端砚文化的研究与探讨 端砚介绍 ?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崇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 ?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由我厂制作的《端溪龙皇巨砚》,其长为2.76米,宽2.16米,厚0.21米,重达二吨。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并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现收藏于鼎湖山宝鼎园内。 端砚的鉴赏 端砚的鉴赏主要有石质、石色、石品、石眼与制作工艺五个方面。若是古砚,还有文物价值的鉴赏。 石 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 宋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 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劣石)率燥湿,渴笔饮墨,久用辄成镜面。惟水岩石停墨不乾,墨著笔端即起。积痕细薄,披之尽脱。以姜及浮炭片磨洗宿墨,复坚润如故。墨如云气蒸清,少研辄满。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盖所谓浮津耀墨,无价之奇者也。 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晚清吴兰修《端溪砚史》则记载: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虽然麻子坑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色泽的特色,但从色调说麻子坑要比老坑偏轻些,它还有清晰的层次,仔细审视,它有块状条纹(一般斜纹)。坑仔岩则偏紫而微带赤色,色彩就没有老坑石这样丰富、多姿多彩了。古塔岩砚石则紫中带微红,红得油润、凝重。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 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比如同样是老坑砚石,大西洞与水归洞的色泽就有些不同,明代开采的与清末开采的也有差别。麻子坑也是这样,旱洞与水洞的砚石色泽就不完全一样。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又比如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端砚石(指湿水或沉水观察)在阳光下和灯光下、在室内(阴暗)和室外观察,颜色亦稍微有差异,特别在日光灯下就更不一样。要准确分辨、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