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代交通史迹.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古代交通史迹

第二节 古代交通史迹 一、古海港 泉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交通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性大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重要起点站之一。 三湾十二港 (一)宋代以前的泉州港 六朝时,泉州的航海事业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到马来半岛和印度的航线。 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应梁武帝之请,从扶南泛海出发来中国,曾两次来到泉州,在丰州九日山下延福寺挂锡和翻经。这是泉州海外交通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续高僧传·拘那罗陀传》) 隋代,泉州也有了通往夷州(台湾)的航线。大业年间(605~618年),隋炀帝谴使开发夷州,曾泊舟于石井港,并募人驾船渡过海峡以达台湾。 入唐以后,泉州港逐渐兴起,是一个“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的蕃客往来之地。 “设泉州……参军事四人,掌出使导赞” “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税率。”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 ——包何 傍海皆荒服, 分符重汉臣。 云山百越路, 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 还珠入贡频。 连年不见雪, 到处即行春。 五代时,割据福建的地方政权把开展海外贸易作为增加收入、扩大实力的手段,泉州港日趋繁荣。 “仍岁在稔,每发蛮舶,无失坠者” 设立主管保护航线安全的海路都指挥使和主管市舶贸易的榷利院 (二)宋代泉州海外贸易 北宋,泉州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海外贸易蓬兴的物质条件,而统治者的重视,也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据《宋会要》记载,北宋时海外货物输入泉州的有十多种。丝绸、陶瓷和铜铁是刺桐港外销商品的大宗。 元祐二年(1087年)设立泉州市舶司 “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南薰门在旧市舶司之旁。”(南薰门即水仙门、水门) 崇宁(1102~1106年)初年,泉州市舶司始置专职提举(宋时官称)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福建市舶提举司迁入泉州。为促进泉州市舶收入,南宋朝廷批准在刺桐港实施一系列优惠国内外舶商的政策,同时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给泉州海交外贸事业以强力推动。 1、降低舶税 2、投入巨额本钱 3、优异推赏 4、犒设蕃商 5、严格法纪 6、改革船舰编籍制度 7、革新海舶制造技术 8、改善泉州港口基础设施 9、安静航路 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提举福建市舶,撰成《诸蕃志》,记述海外国家、地区或部落58个。 据《诸蕃志》所载,凡与中国来往的国家、地区或部落,其航线、距离、日数、方位,多以泉州港为基础,形成一些主要航线。 (三)元代泉州港 “诸蕃国列居东南岛砦(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者……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至元十四年(1277年)重建泉州市舶司 元初,舶税得到制度化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到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 元末“亦思巴奚战乱”直接导致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 一方面,对泉州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另一方面,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泉民盲目排外,使侨居的穆斯林遭到自“海丝”兴起以来最沉重的打击。 (四)明清时期泉州港的衰落 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于明代回光返照。 元末亦思巴奚战乱后,汉人对蕃人的仇视至明初仍然沿续下来。 明初,锁国政策在官方意识形态中地位骤然攀升,而这个政策的第一号令就是“海禁”。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泉州港的官商贸易衰落之后,漳州月港民间对外走私贸易兴起。在此后的100多年间,以月港、锦江(石码)为中心的商业港埠逐渐取代泉州港。 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置福州,近400年的泉州市舶史到此结束,泉州港降为地方性港口。 清顺治十八年“辛丑播迁” 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清廷在福建沿海重行“迁界” 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府惠安县、晋江县、南安县共有5098顷良田变成荒地。渔业陷入绝境,海盐生产基本停顿,对外贸易基本停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下旨解除海禁,开放出海贸易,并为此设立征收贸易关税和管理海外贸易事务的闽、粤、江、浙四个海关,自顺治十一年(1654年)开始的海禁至此结束。海禁解除后,海外贸易有相当复苏。后又经几禁几弛。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厦门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远洋航运多改在厦门港停靠,泉州港地位更趋下降。 西方游历家笔下的泉州 泉州港是中世纪著名的世界贸易大港,许多西方旅行家游历于此,留下了生动的记载。 伊本·库达特拨(阿拉伯) 马可.波罗(意大利) 伊本·白图泰(印度苏丹使者) 玛黎诺里(意大利) 鄂多立克(意大利) 二、古桥梁 (一)泉州古桥梁综述 1、古桥梁 总的看,宋以前泉州所建的桥梁,大多是石墩木梁桥和小型石桥。 两宋时期,福建地区的桥梁建设飞速发展,建造了数以百计的桥梁。 仅在泉州一带,两宋时所建,至今可考的大中型桥梁就有13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