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的重点的代表性仪器.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分析的重点的代表性仪器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具有極高的穿透能力及高解析度,已成為材料科學研究上極有效的工具之一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可以說是目前解析度最高的觀察工具,它的解析度可達0.1nm,甚至可觀察晶格像,倍率範圍可從50到150萬倍 隨著製程技術越趨先進,線寬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尤其90nm以下,要觀察微小的結構或缺陷,非得TEM無法完成 * 發展沿革 1873 Abbe和Helmholfz分別提出解像力與照射光的波長成反比。奠定了顯微鏡的理論基礎 1897 J.J.Thmson發現電子 1924 Louis de Broglie(1929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提出電子本身具有波動的物理特性,進一步提供電子顯微鏡的理論基礎 1926 Busch 發現電子可像光線經過玻璃透鏡偏折一般,由電磁場的改變而偏折 1931 德國物理學家Knoll 及Ruska 首先發展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原型機 * 發展沿革 1937 首部商業原型機製造成功(Metropolitan Vickers 牌) 1938 第一部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由Von Ardenne發展成功(最佳分辦率在20至30A之間) 1939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正式上市(西門子公司, 50KV~100KV,解像力20~30?,放大倍率最高可達 30,000×) 1940 JEOL 發表亞洲第一部TEM 1940 RCA公司推出美國第一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解像力50 nm) 1941~63 解像力提至2~3 ?(穿透式) * 發展沿革 電子顯微鏡在材料科學上的應用史 1949年 Heidenreich 利用TEM觀察的鋁及鋁合金薄膜 1950年 中期,以TEM觀察到不銹鋼中的差排及鋁合金中的晶格平 面扭曲 各種研究方法的改進 試片的研磨 分辦率的增進 雙聚光鏡的應用 成像對比理論的發展 試片在TEM中的處理-傾斜、旋轉、加熱 * 材料分析簡介 材料分析技術可概分為兩大類 成分分析(化學性質) 顯微結構分析(物理性質) 材料分析的重點大致分為三類 材料成份分析 表面或材料內部的顯微結構影像 材料結晶結構鑑定與分析 * 材料分析簡介 材料分析的重點的代表性儀器: 材料成份分析 X光能量散佈分析儀(EDS)、表面化學分析儀(ESCA)、 歐傑電子顯微鏡(AES)及二次離子質譜儀(SIMS)等 表面或材料內部的顯微結構影像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及 原子力顯微鏡(AFM)等 材料結晶結構鑑定與分析 X光繞射分析儀(XRD)及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等 * 材料分析簡介 * 圖一、電子與樣品的作用 材料分析簡介 高能電子束打在樣品上,會帶來哪些訊息: 彈性散射電子 因為電子與樣品內部原子之庫崙位能作用,沒有損失能 量,可以得到樣品內部結構及原子結構的訊息 非彈性散射電子 入射電子將內外層的電子擊掉,電子會損失能量,這 些能量的損失主要來自於晶體鑑結的影響,藉由非彈 性散射電子所提供的訊息可以知道物質鍵結方式,就 可以知道樣品材料內部的成分與晶體結構 * 材料分析簡介 * 圖二、高能量電子與單一原子作用 顯微鏡可見的範圍 * 肉眼可見物體的範圍:~0.1cm 光學顯微鏡可見的範圍:~1um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見的範圍:~10nm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可見的範圍:~0.1nm 圖三、可見的範圍 常見顯微技術比較表 光學顯微鏡(OM)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掃描探針顯微技術(SPM) 質波 可見光 電子 電子 無 橫向解析度 300 nm 2-5 nm 原子級 原子級 縱向解析度 20 nm 20 nm 無 原子級 景深 0.1μm 30μm 20μm 無 成像環境 無限制 真空 真空 無限制 樣品準備 無 鍍導電膜 手續繁複 無 成份分析功能 有 有 有 無 * 表一、常見顯微技術比較表 TEM種類介紹 (1)傳統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CTEM,conventional TEM) 主要是利用穿透式電子束或是繞射電子束成像,TEM試片其 所要觀察的區域薄度,必需達到電子束能穿透的等級;穿透 試片的薄度,必須在2?以下 (2)高解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HRTEM,High- Resolution) 利用穿透電子束與繞射電子交互干涉 而成週期性條紋或是 晶格影像,觀測尺度更小,可以觀測到小於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