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并穿孔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
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并穿孔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
【摘要】 报告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并穿孔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各类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十二指肠憩室炎;术后;护理
十二指肠憩室是部分肠壁向外扩张所形成的袋状突起,多位于腹膜后,穿孔后症状多不典型,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科收治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并穿孔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1岁,2006年10月21日凌晨无明显原因突起上腹痛,无明显恶心、呕吐,7时出现下腹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伴畏寒发热,全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以右上腹、右下腹为甚,反跳痛阳性,肝区叩痛明显,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B超提示肝区小囊肿,腹部立位片正常。WBC 11.3×109/L,N 0.88%,HB 112 g/L。CT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圈及胰头之间存在炎性包块。经抑酸、护胃、抗炎等治疗后未见好转,于同天下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实施了十二指肠憩室切除、胃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毕入监护室,未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15~30 min测量1次。
2.2 心理护理 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不足,易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对疾病的预后无信心,我们充分尊重患者的感受,耐心听取患者的想法,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释CT检查的结果,介绍手术医师的资历及技术水平。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善意礼貌的语言。通过心理护理,患者最后很乐观地积极配合我们的各项护理工作。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2.3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患者术后引流管较多,应准确及时地输入液体量,记录24 h出入水量。及时复查电解质。
2.4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引流管较多,应标记清楚,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各引流管的量、颜色、性状及单位时间内量的变化,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其脱落、扭曲、折叠、受压,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引流管的重要性及其目的,术后患者看到身上这么多引流管,感到极度恐惧,应向患者解释手术中放置的各种引流管是根据病情选择的,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拔除,随着病情的好转,是可以拔除的,不会留下任何隐患,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利于术后的康复。
2.5 并发症的观察
2.5.1 胆瘘的观察 患者一旦出现腹膜炎体征,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首先应考虑胆瘘、肠瘘的可能,部分胆瘘患者无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如患者持续出现右上腹胀痛,背肩部放射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低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胆瘘的可能[1]。
2.5.2 胰瘘的观察 胰瘘常发生于术后10~14天,目前报道胰瘘病死率50%~60%,一旦患者感到腹胀,从伤口或腹腔引流管渗出比较多无色清亮液体,送检淀粉酶达到正常值10倍以上,就应考虑到胰瘘的可能[2]。术后应用静脉泵输入善宁,抑制胰腺的分泌,可有效防止胰瘘的发生,每天输入6 mg,24 h持续输入,输入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脉搏情况,发现脉搏低于60次/min,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处理。
2.5.3 腹腔内出血的观察 术后大出血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其早期表现常有心律增快,脉搏细弱,呕吐,胃管、胃造瘘管或腹腔引流管大量出血,腹腔引流管每小时大于100 ml且颜色鲜红应考虑腹腔内大出血[3]。
2.5.4 腹腔内感染的观察 一旦发生腹腔内感染,患者常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腹腔引流管引出混浊或脓性液体。
2.6 营养支持疗法
2.6.1 肠外营养 术后采取中心静脉途径持续均匀输入营养混合液,即TPN。
2.6.1.1 保持导管通畅 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6.1.2 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 置管期间穿刺伤口应每日换药,用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若出现伤口红肿,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拔管及做管头培养,以免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6.1.3 导管的固定 导管的固定要牢固,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他操作(尤其是翻身叩背及其他生活护理)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2.6.1.4 预防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中心静脉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正常的成人平静吸气末胸腔内的压力为0.43~0.69 kPa,平静呼气末胸腔内的压力为0.69~1.43 kPa,最大吸气末可达4.3 kPa,一旦输液装置脱离,空气将随着患者的呼吸快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