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2017-08-23戴鞍钢史学月刊
多年来,近代科学知识在晚清中国传播的研究成果丰硕,佳作甚多,熊月之著《西
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可为代表,相对冷门的地质学在华传播,也有专题论述。较
之抽象深奥的西学,那些新奇的西方技术及其制成品,令更多的中国人包括下层
民众大开眼界,触动更直接。
当时来华的西方人深知其妙用,为吸引听众招徕信众,在鲁南乡村传教的天主教
传教士福若瑟记述,他为村民展示了一些欧洲人的日常用品:“钟表、餐桌物件、
欧洲纸张、书籍,特别是我的铅笔,它会自动书写!”他甚至还用一架留声机演
示。
1887 年他在致主教安治泰的信中,曾请求给予“一些能引起人们强烈兴趣的玩
具和特别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在宣教时起到很好的作用”。出生于浙江
乡村的蒋梦麟描述,外国传教士“足迹所至,随身携带的煤油、洋布、钟表、肥
皂等也就到了内地。一般老百姓似乎对这些东西比对福音更感兴趣。这些舶来品
开拓了中国老百姓的眼界,同时也激起了国人对物质文明的向往”。
其实那些上层人物也不例外,1889 年爱迪生在美国的工厂想开拓中国市场,为
此送了一台留声机给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次年6 月26 日李经述致信爱迪生,
告知“我父亲非常喜欢,我们也都非常喜欢。我父亲命我向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他认为您是这个世纪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检阅以往晚清史研究,伴随近代科
学知识而来的诸如工业等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传递,及其对晚清社会近代化进
程推动的专题研究相对薄弱,有待加强和拓展。
一
晚清国门是被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的,从中看到中西之间兵器制造技术巨
大落差的一些中国人深受刺激,率先睁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
依旧闭目塞听的清朝统治者对此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直到20 多年后,迫于内
外困局,焦头烂额的清皇室才勉强起步,开始允许引进西方的技术,兴办近代企
业,旨在以此支撑日趋衰弱的统治。
此禁一开,再难倒退。因为江南制造局(今江南造船厂的前身)等企业所引进的
西方生产技术的先进和高效,有目共睹,即使那些竭力反对西学的守旧势力也理
屈词穷,“奇技淫巧”的谩骂,实际上也承认了技不如人。江南制造局成立后,
一直是中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尤其为晚清中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进步贡献良多。
1898 年,实地游历的英国人记述:“厂前临黄浦江,水道利便,码头极好,傍
设小船坞,以为修造船只之用。又有一起重之机器,可起六十吨重之物。厂中又
设小铁路,通人力车,以资运送。该厂所用机器及各种器具,皆为英国所造之物”;
“该厂自能炼钢,自能仿制各种器物,但以三十吨重为止,再重则不能自制矣。”
一批中国早期技术工人也在这里应运而生,史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这些技术
工人为日后上海其他工业部门的兴办及中国其他城市近代工业的发生发展,提供
了必要的专业人员的支撑。1884 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从沪粵闽等地雇来工匠,
开办了云南机器局,制造弹药并修理枪炮。1890 年投产的贵州青溪铁厂,也从
“上海采购机器招募匠工”。
1906 年,在华游历的英国人布鲁斯记述:“兰州有一个雇用了约 100 人的兵工
厂,由一名曾在著名的上海兵工厂培训过的工头看管着。每名工人每月的薪水为
8 两银子,这在中国是相当丰厚的”。
1890 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1892 年,就有
来自湖北的学徒。1893 年3 月24 日,《北华捷报》载:“日前‘大通’轮船自
汉口载来幼童50 名,年龄均约十六七岁,系派赴上海机器织布局学艺,学习如
何使用机器。彼等任艺徒期间,每人每月领工食银 1.50 元,待学艺完成,即将
在武昌织布官局中工作,每人每月工资将为7 至 10 元不等,去冬来沪(学艺)
之幼童30 名,均已回鄂”。
1895 年后,实业救国呼声高涨。张謇在南通着力创办大生纱厂,其建厂初期的
劳动力绝大部分来自附近乡村,而技术骨干则主要招募自上海。1908 年,“以
抵制杭州城内售卖之洋纱、进口棉布、印花布为目的”,当地商人集资开办股份
制织布厂,“赴上海购置纺纱机,正加紧准备开业”。
二
1843 年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为适应众多远洋近海船
只的维修保养,19世纪50 年代初已有外国资本在沪经营船舶修造业。60 年代后,
随着长江及沿海通商口岸的增辟和中外贸易的扩大,上海的船舶修造业兴盛起来。
与此相联系,中国民族资本机器制造业也开始起步。轮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