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上古音 一、上古声母 立足三十六字母往上推,根据上古文献资料予以归并。 文献:谐声字;经传异文;声训;方言等 几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 2.古无舌上音 3.娘日二母归泥 4.古无正齿音 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1.古无轻唇音 提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 结论: “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为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大意:上古没有非敷奉微等轻唇音,这四母在上古归为帮滂並明四母。 ) ☆ 古无轻唇音 依据: (1)经传异文 《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匍,并母。) 《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救之。(扶,奉母。) (2)声训 邦,封也。(邦,帮母;封,非母。) 房,旁也,在堂两旁也。(房,奉母;旁,並母。) (3)直音 闽音文(闽,明母;文,微母)☆ 1.古无轻唇音 (4)读若 妩读若模 (妩,微母;模,明母) (5)反切 邶(并母):方代切(方,非母) 方(非母):薄郎切(薄,并母) (6)异体字 “桴”“枹”声符不同(孚,奉母;包,帮母) (7)方言和译音 江西、湖南方言读无如冒,即毛之去声。(无,微母。冒、毛:明母) 译音: “释氏书多用‘南无’字,读如曩谟。”(P320)梵文buddha,古代译为“浮屠”。 ☆ 1.古无轻唇音 以上材料,只能证明轻唇重唇不分。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答问》补证: 轻唇之音,何以知古人必读重唇也?曰:《广韵》平声五十七部,有轻唇者九部,去其无字者,仅二十余纽。证之经典,皆可读重唇。(见教材320页举例) 其他语音发展史 方言及译音材料☆ 2.古无舌上音 提出: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结论: 古无舌上舌头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三母,舌上音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定分化出来的。) 根据: (1)? 异文 《尚书·禹贡》:大野既猪。(猪,通“潴”,知母) 《史记·夏本纪》:大野既都。 (都,端母) 2.古无舌上音 (2)? 读若: 《说文》冲读若动。(冲,澄母;动,定母) (3)? 声训: 《周礼·师氏》:掌王中失之事。杜子春云:“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中,知母;得,端母) (4)? 反切: 虫,徒冬反。 (虫,澄母;徒,定母) (5) 谐声字: “笃”(端母)从“竹”(知母)得声☆ 3.娘日归泥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依据:异文、谐声、声训等(P268) 看法: 泥娘合一成定论:在《切韵》时代都没有娘母(王力),泥娘本为一母可以肯定。 日母归泥有争议:也许日母和泥母是两个读音相近的声母。 4.古无正齿音(章组近端,庄组归精) 章组近端: 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为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上古不仅知彻澄读如端透定,中古属齿音的章昌船上古亦读如端透定。) 例证:“雕”“调”等(中古属端母)皆从“周”(中古章母)得声。 对这一看法有争议☆ 4.古无正齿音(章组近端,庄组归精) 庄组归精: 黄侃提出(P268):中古的庄组(照二)的庄初崇生四母,在上古与精清从心四母读音相同 依据谐声: 宗(精母):崇(崇母) 足(精母):捉(庄母) 仓(清母):疮(初母) 叟(心母):瘦(生母) 秦(从母):臻(庄母) 相(心母):霜(生母) 看法有争议☆ 5.喻三归匣 喻四归定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提出 喻三归匣: 其实,从先秦到《切韵》时代,喻三都未从匣母里分化出来。上古“喻三归匣”是完全可信的。 喻四归定: 依据:谐声字:“怡饴贻”(中古喻四)与“台”(定母)谐声;再如偷-俞,由-迪笛 看法:有争议,可把它们看成是上古两个读音相近的声类。☆ 上古声母结论 几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可信) 2.古无舌上音(可信) 3.娘日二母归泥(娘母归泥可信;日母有争议) 4.古无正齿音(有争议) 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前者可信,后者有争议) 上古二十二声母(教材269) 上古三十二声母(王力《汉语史稿》,教材270) 说明:对上古声母研究,各家意见分歧大 声母系统不复杂 有浊音 有无复辅音,尚有争议☆ 第三节 上古音 二、上古韵部 1.研究方法: (1)系联《诗经》韵脚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风·君子于役》) 蚩、丝、丝、谋(谟其反)、淇、丘(音欺)、期、媒(谟其反)、哉(音兹)、埘、来(音釐)、思(之部) ☆ 第三节 上古音 (2)根据谐声字: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豳风·东山》(聿: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