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权利廿一世纪人道挑战.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存的权利廿一世纪人道挑战

1. Report summary (Chinese) 國際樂施會研究報告 2009 年 生存的權利: 廿一世紀的人道挑戰 (摘要) 作者:Tanja Schuemer-Cross and Ben Heaven Taylor. © Oxfam International 2009 ISBN: 978-0-85598-639-1 1 每年,全球有二億五千萬人受「天然」災害影響。 在 1998 至 2007 年間,每年的災 害事件有多達 98%跟氣候有關,例如是旱災和水災;地震等殺傷力大的災害則相對 較少。樂施會研究引用相關數據推算,隨著由異常天氣造成的災害將益增,預計到 2015 年及以後,受氣候災害影響的人數,會增加逾五成至平均每年三億七千五百萬 人。2 任何推算都不是絕對客觀和科學化的,但顯而易見,氣候變化和環境資源的管理不 善問題將會在短期內在各地造成更多的旱災、山泥傾瀉和洪水等災害,令受災人數 顯著地增加。3 更多的人因為貧困和居住地點而在災害中不堪一擊,抗災力薄弱。 這些環境的轉變更可能會觸發新的衝突,令更多人流離失所和需要人道救援。最近 一份報告就估計,氣候變化為一些本身受安全威脅的地區加添壓力,46 個國家發生 暴力衝突的風險相當高。4有證據顯示,衝突事件數目在上升。5 一些曠日持久的衝 突情況惡化,令當地對人道救援的需求增加。2008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暴力衝 突就是慘痛的明證之一。 簡而言之,天災,加上新舊的衝突影響廣泛地區,勢將在 2015 年前將人道救援的需 求推至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管治精英沒有妥善回應風暴、洪水、 地震等災害事件,他們或是反應遲緩或效率不足,或是沒有採取預防措施減低不必 要的傷亡和損失。一些政府官員或社會精英妄顧貧窮和弱勢社群的處境,甚至採取 歧視性的政策和態度;迫使他們住在不穩固的貧民窟,暴露在水災和山泥傾瀉的風 險之中。 同時,國際的人道救援亦往往來得太慢和不適切,2005 年由聯合國發起的改革近年 才初見些微的轉變。 1 1. Report summary (Chinese) 挑戰 當今人道救援規模之大,是史無前例的。提供賑災撥款或海外援助的國家及政府、 救援機構及其他機構都必須改善救援工作的質和量。世界上數以百萬計人的生死,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決策者的政治意志。 即使經濟環境低迷,各國仍有能力為處水深火熱之中的人作出人道救援的回應。只 要政府為人民提供適切的救援,減低氣候災害是可行的。. 發達國家投放巨資在金融危機中救市,但他們只要調撥有關開支的一小部分,便足 以回應 2015 年前的人道救援需求,令數以億計的人受惠。如果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ECD)所有成員國政府都撥出相若的金額(人均撥款);與 OECD 最慨慷的十個 6在 2008 國家在 2006 年的撥款水平看齊,全球的人道救援資金就可增至 420 億美元 。 年,歐洲國家政府斥資 2.3 萬億美元去為其國內的金融機構提供保證金,單是德國 和英國政府,就分別撥資 680 億美元和 400 億美元去拯救兩家銀行「海波房地產控 股公司」及「皇家蘇格蘭銀行」。7 相比之下,各地災民所需要的救援,則顯得小 巫見大巫。 氣候變化已證實是加劇災害出現的主因。根據溫室氣體排放責任和可動用資源的能 力,富裕國家的政府必須帶頭大幅減緩氣候變化,從而控制地球平均溫度升幅不超 過 2°C ,以及向貧困國家提供 500 億美元協助適應氣候危機。 當然,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亦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去應付災害和協助國民抗災減災。 各地天災日益頻仍,而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計和家園首當其衝。因此,發展中國 家 亦須確保地區性的機構和民間社會,有效地回應災害事件和推展救援工作。 更多人活在災害威脅之下 對於世界上數百萬人而言,他們在災害中能否避免人命損失,關鍵是他們的抗逆力 , 即他們的身份、居住在何處、靠什麼維持生計等社會條件,而不是災害威脅本身。 人們對衝突和環境災害(如洪水和地震)的抗逆能力薄弱,是由貧窮直接造成的結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