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四讲.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第四讲

第四讲 《论语》与中国古代文学 ●《论语》的文学特质 ●《论语》对中国古代文学 的影响 一、《论语》的文学特质 诗人情怀 诗性语言 诗意叙述 (一)诗人情怀 1.“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路》)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乡党》)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2.“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先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3.“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的艺术痴迷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 (二)诗性语言 1.语约义丰,简洁凝练。 巧言令色,鲜矣仁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2.哲理深邃,启迪无穷。 教育经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为人修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3.质朴自然,生动形象。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回环往复,韵味隽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三)诗意叙述 1.对老师充满感情色彩 2.对社会充满人文关怀 3.对苦难充满乐观态度 二、《论语》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忧时伤世与中国古代作家的历史责任感 中庸精神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伦理品格 崇古倾向与中国古代作家的价值参照系 1.忧时伤世 与中国古代作家的历史责任感 (1)从中国古代作家的自我人生设计来看,总是把“兼济天下”放在第一位。 曹植:思一效精力,糜躯以报国。 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与这种自我人生设计相联系,中国古代作家的人生实践也总是以积极入世为基本向度。 (3)从中国古代作家的创作实践来看,普遍浸润着深重的忧患体验——忧已患名、忧谗畏讥、忧生惧死等等,但最稳定、最持久、最深刻的忧患却无疑是忧国忧民 . 2.中庸精神 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伦理品格 (1)在处理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时,中国古代作家大都持折衷调和的态度。 (2)在处理个体情感欲求与社会理性规范的矛盾时,中国古代作家大都持“以礼节情”的态度。 3.崇古倾向 与中国古代作家的价值参照系 (1)中国古代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理想多以“法先王”为旨归。 (2)中国古代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格理想多以“齐前贤’为极致。 (3)中国古代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学理想多以“宗诗骚”为至境。 研究参考书 李凯《儒学元典与中国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闵虹等《中国德治思想与文士文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李生龙《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岳麓书社,2009. * * *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