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学2009.pptVIP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生物学2009

第一章 冷水性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冷水性鱼类养殖学 冷水性鱼类的分类 冷水性鱼类的构成 符合冷水型鱼类特征的种类 海水种类—终生生活于海水的种类—多种 英文版冷水性鱼类养殖学 洄游种类 淡水种类 终生淡水种类 洄游种类 总结—主要构成-鲑科为主 鲑科鱼类的分类学特征 通常在背鳍后方有脂鳍一个 有侧线 头骨和脊柱骨化不完全 分布:南北两半球均有分布,但多分布于北半球的偏北区域内 分类(纳尔逊系统) 鲑形目Salmoniformes有9个亚目 本课程介绍其中的三个亚目 鲑亚目Salmonoidei—侧线完全,鳃条骨10~20 胡瓜鱼亚目Osmeroidei—侧线不完全,鳃条骨4~7(按照Nelson,J.S.(1994)的分类系统应为胡瓜鱼目) 狗鱼亚目Esocoidei– 无脂鳍(按照Nelson,J.S.(1994)的分类系统应为狗鱼目) 鲑亚目 鲑科Salmonidae 背鳍基短,鳍条不多于16,上缘不圆凸 茴鱼科Thymallidae 背鳍基长,鳍条不少于17,上缘圆凸 重点:鲑科 鲑科 鲑亚科Salmoninae 齿发达,两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齿,有上前鳃盖骨,无下鳃骨及膜蝶耳骨 白鲑亚科Coregoninae 齿不发达,甚小或无,两颌常无齿,无上前鳃盖骨,有下鳃骨及膜蝶耳骨 重点:鲑亚科 鲑亚科 共计五属 细鳞鱼属Brachymystax 口小,上颌骨后延不超过眼的后缘 大麻哈鱼属Oncorhychus 口大,上颌骨后缘超过眼的后缘,背鳍条10~16,基底长大于鳍高 鲑属Salmo 口大,上颌骨后缘超过眼的后缘,背鳍条7~10,基底长小于鳍高,犁骨长后延的柱状部有齿 哲罗鱼属Hucho 口大,上颌骨后缘超过眼的后缘,背鳍条7~10,基底长小于鳍高,犁骨短后延的柱状部无齿,犁骨齿与腭骨齿形成连续的带状,体有黑色斑点 红点鲑属Salvelinus 犁骨齿与腭骨齿不连续,体有红色斑点 大麻哈鱼属 重要的经济鱼类多在此属,我国原有三种,即 马苏大麻哈鱼 含陆封型 大麻哈鱼 驼背大麻哈鱼,又称细鳞大麻哈鱼 引进种类有 红大麻哈鱼,大鳞大麻哈鱼(王大麻哈鱼),银大马哈鱼,虹鳟 大麻哈鱼分布于太平洋沿岸,降海进入太平洋,所以大麻哈鱼属又统称为太平洋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Oncorhychus keta Walbaum 大麻哈鱼属 共同特征 个体较大 降海或者降湖(溯河洄游类型) 几个种类有对应的陆封型 马苏-山女鳟,红大麻哈鱼-landlocked form,银大麻哈鱼-。。。,硬头鳟-虹鳟 多数种类表现成熟死亡 易于驯化和人工养殖 大麻哈鱼属的种类 大麻哈鱼-分布较广 红大麻哈鱼- 大鳞大麻哈鱼 细鳞大麻哈鱼 马苏大麻哈鱼 银大麻哈鱼 虹鳟 雌雄性的形态特征 溯河产卵的大麻哈鱼 大鳞大麻哈鱼O. tshawytscha(Walbaum) -幼鱼 大鳞大麻哈鱼的雌雄性形态差异 进入淡水前后的大鳞大麻哈鱼 溯河洄游的大鳞大麻哈鱼 红大麻哈鱼成体 溯河中的红大麻哈鱼 细鳞大麻哈鱼 O. gorbuscha Walbaum 细鳞大麻哈鱼的体形 溯河中的细鳞大麻哈鱼 马苏大麻哈鱼O. masou (Brevoort) 银大麻哈鱼O. kisutch (Walbaum) 银大麻哈鱼成体 溯河中的银大麻哈鱼 虹鳟O. mykiss (Walbaum) 虹鳟分类地位的确认 分类的争议 确认时间-1988 原因 地理分布 解剖学特征 虹鳟-幼鱼 形态学 自然水体中性成熟的虹鳟 栖息环境 原产地的生态特点 适应的环境 流速—中等流速 2~30cm/s 河流-水质清晰,砂砾底质,中上游 水深-10m 溶解氧-大于80%,一般不低于6mg/L,3mg/L窒息死亡,4.3mg/L是 表现浮头现象 水温-1~20(22)℃ 食性 自然状态-肉食性 主要摄食各种浮游动物,枝角类,底栖动物,各种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和陆生昆虫,小型鱼类。 解剖学特征 有胃类-可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功能极强 幽门部与肠相接处有发达的幽门盲囊,辅助对食物的消化 发达的肝脏-分泌多种消化液,可以大量利用脂肪类物质 肠道较短,消化吸收在肠道中完成 繁殖 3龄,体长15cm以上性成熟(个别变化,雄性成熟早一年,退化后性成熟早) 怀卵量-1000~3000粒,受营养条件影响较大 一年一次产卵 日照对性成熟和产卵起决定性作用 产卵时间 产卵水温4~13℃,最适8~12℃,高于13℃受精率等严重降低,畸形率增加 繁殖 繁殖方式 自然状态的繁殖方式,筑巢,类似于大麻哈鱼 有护巢行为 人工养殖条件 流水水泥池条件无法筑巢,自然不产卵,完全依靠人工采卵 沙砾底质养殖池塘可有产卵行为发生 人工采卵,人工授精 雌性虹鳟的护巢行为 成熟虹鳟的雌雄差异 发育 卵子沉性 直径较大 5mm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