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辽及唃厮啰政权及亲
浅谈辽及唃厮啰政权及亲摘 要:辽与■厮■政权的和亲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应对西夏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而宋朝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屡屡失利是此次和亲的诱因之一。为了缓解辽蕃和亲结盟所带来的压力,西夏希望结好宋朝,却被拒绝。尽管最终未能实现“共图西夏”的目标,辽蕃和亲仍然对北方民族关系的融合与发展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辽;■厮■;和亲;宋;西夏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86-02 公元11世纪初,■厮■政权在河湟地区兴起,成为影响辽、宋、西夏三国关系的一股重要势力。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原本对宋、辽两国处于臣属地位的西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积极向外扩张,由此引发了其与宋、辽关系的持续恶化,直至兵戎相见。作为西夏的宗主国,辽对西夏的军事打击可谓不遗余力。辽兴宗耶律宗真曾于公元1044年和1049年两次亲征西夏,结果均告失利。直到重熙十九年(1050),辽国才在对西夏的斗争中逐渐取得胜利,并迫使元昊遣使议和称蕃。鉴于元昊的反复无常,辽国统治者始终对其存有戒心。辽道宗即位后采取了与邻邦结盟的策略,以图孤立和夹击西夏。另一方面,对于■厮■政权而言,尽管其在猫牛城、宗哥河等战役中均重挫西夏军队,但西夏国西侵的战略意图仍然是该政权继续存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辽清宁四年(1058),辽道宗之妹名“锡令结牟”者下嫁■厮■第三子董毡,这也是辽与■厮■之间唯一的联姻事件。对于这次和亲,宋人认为“契丹与西蕃本自异类,风马牛不相及,而忽万里通婚,情实不测……”[1]困惑之情溢于言表。显然,辽与■厮■的通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治联姻,双方有着限制和防御西夏的共同目标,因此才促成了两国的和亲与结盟。 一、和亲的政治基础:辽蕃共图西夏 鉴于在史料中尚未发现唃厮啰遣使赴辽国求婚的记载,而联姻后的第二年(1059),“冬十月,契丹约西番兵取凉州,不果。契丹数遣使由回鹘路至河湟,约■厮■举兵攻夏国。”[2]故可以认为辽国在此次和亲事件中据有主导地位。为了争取吐蕃做出积极响应,辽甚至许诺,若攻下凉州即归■厮■子董毡所有,这其中的政治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司马光《涑水记闻》中有所谓“契丹以女妻董毡,与之共图夏国”[3]的论断,可谓一语中的。彭向前先生认为,“与西蕃通婚是辽对西夏遏制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4],它是与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制裁措施相配合而实施的。探究辽遏制西夏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西夏国力的增强和对外扩张已经对辽国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此外,虽然西夏曾多次约辽攻宋,但考虑到与宋之间存在盟誓和重要的经济利益关系,辽人并不希望看到宋夏之间的矛盾冲突扩大化,更不愿失去要挟宋朝的有利地位,所以才屡次拒绝夏人的邀约,即使答应伐宋也只是口头敷衍。宋通判安肃军李及之认为:“契丹与夏人姻,故出兵姑应其请,必不终失誓好,愿毋过虞。”[5]可见,辽无意打破澶渊之盟以来与宋的和睦外交。或者说,为了维持北南关系平衡以及维护自身利益,辽对西夏的遏制举措也是势在必行的。 作为辽的蕃属,■厮■政权在和亲中表现得相对被动,对于上国所提出的通婚要求,它没有理由拒绝。而西夏对河湟地区所施加的军事压力则是促使■厮■接受和亲的重要因素。《宋史·吐蕃传》中有所谓“吐蕃■厮■、董毡、瞎征诸部,夏国兵力所必争者也……”[6]西夏无论与辽还是宋发生冲突,吐蕃始终是其后顾之忧。在经历了多次对■厮啰作战的失败之后,夏国主元昊也开始正视对手的实力,针对吐蕃诸部存在矛盾和分裂的弱点,“由过去单用武力征服转变为恩威并济,采用分化、瓦解、离间、结亲等不同手段”[7]。例如,吐蕃政权一分为三后,■厮■第二子磨毡角据有宗哥耶卑城,并且“与夏国及邈川首领温郢成俞龙通和”[1]。再如,辽蕃和亲前夕,发生了吐蕃摖罗部阿作等背叛■厮■,转而投靠西夏的事件,“谅祚乘此引兵攻掠境上,厮■与战,败之,获酋豪六人,收橐驼战马颇众,因降陇逋、公立、马颇三大族”[6]。虽然吐蕃在对夏作战中大获全胜,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厮■对河湟地区的控制力已变得非常有限,其抵御西夏的进攻也多少显得力不从心。更兼该政权向来奉行“联宋抗夏”的政策,无奈宋朝在军事上的表现差强人意,“联宋抗夏”更像是■厮■在独力支撑,其自然要寻求新的盟邦以抵御西夏。由此,■厮■与辽国的意愿一拍即合,形成了联姻的政治基础。 二、宋、西夏两国与辽蕃和亲事件的关联 (一)宋在军事上的失利是促成辽蕃和亲的原因之一 辽蕃和亲事件于宋并无牵涉,但由于其目的在于应对西夏,一直被夏人侵略边境的军事行动所困扰的北宋政府的态度无疑是默许的。从和亲的起因角度来看,宋难脱干系。首先,由于■厮■政权的分裂,宋朝把笼络的重点从■厮■转向缘边蕃部,“招抚蕃落司的建立和范仲淹等人经略陕西,是仁宗时期以经营缘边诸蕃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