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富》500强看中国的“大企业时代”与德国的“小企业时代”-201308-牛海姣.docx

从《财富》500强看中国的“大企业时代”与德国的“小企业时代”-201308-牛海姣.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财富》500强看中国的“大企业时代”与德国的“小企业时代”-201308-牛海姣

从《财富》500强看中国的“大企业时代”与德国的“小企业时代”文/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牛海姣随着7月份世界《财富》500强的出炉,各界对2013年榜单纷纷解读,中国上榜95家企业,实现连续十年上榜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排名第二,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按照这样的增速,大有超越美国,坐上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头把交椅”的趋势。同时,据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3.3万亿元,占2011年我国税收总额的37.24%,将近四成;且各大企业也横跨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大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风向标,面对这样对经济社会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应该算是实打实的“小企业时代”。在近十年的世界《财富》500强评选中,德国上榜的企业数量始终不愠不火,基本均在30家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等;而且支撑德国经济发展的也不是那些“西门子们”,而是数千家中小型企业,它们解决了国内大概80%的就业,各类产品占德国70%的市场份额,创造利税的半壁江山,贡献40%的GDP。德国,与中国相比是真正的“小企业时代”。“大企业时代”怎么样?“小企业时代”又如何?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字,中国近30年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连年攀升,逐步成为世界第二、第三,年出口总量基本居世界前列。德国面积差不多为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为中国的十五分之一,历年来经济总量基本稳居世界前五,出口总量常年稳居世界冠军。如果说“国家繁荣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可见经济的繁荣与否与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不一定只有“大企业”才能引领经济的繁荣。仁达方略认为,能真正引领经济繁荣的不在于企业的形态,而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纵观中国的“大企业”与德国的“小企业”,会发现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又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企业的产业选择和布局来看,中国的大企业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绝大多数会追求多元化,且很多还是非相关多元化,互联网企业去养猪、能源行业进入酒店业、科技企业涉足房地产等等不胜枚举,哪个领域都要插一脚,哪份钱都要赚一笔,倚仗同时我们祖国广阔的地域,最终多数都发展成了跨行业、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好不好再说,反正规模是上去了。反观德国的企业,99.7%都是中小企业,几乎全部追求的都是经营的专业化和地域的多元化。一旦进入一个行业,就会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此,绝不会因为其他行业“钱景”更好而改弦更张或多种经营。通过专业化的经营在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深度发展,力争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但是为了扩大市场,会注重地域的多元化,所以多数德国小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从国际市场份额来看,海外市场份额和海外收入是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大企业海外市场份额基本都在10%左右甚至更少,德国的很多“隐形冠军”小企业们海外市场份额基本达到50%以上,生产滤水器的布里塔公司占据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5%;豪尼公司制造的卷烟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专门运送葡萄酒的希拉布兰德公司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60%,这些公司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的产品,但是他们的市场份额连那些跨国公司也无可比拟。海外收入也是一样,优秀的全球性企业有52%的收入来自本土以外的国家,日本这项比例为33%,反观中国企业,即使作为吸金能力最强的工商银行,其境外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3.49%,而不少资源性企业及垄断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则更低。从经营理念来看,德国的小企业讲究产品质量第一,认为质量是竞争力的根本。有一家德国企业叫博世公司,生产电钻,曾经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电钻质量太好,久用不坏,在国内竟然没有了市场和销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面临两种决策:一是降质量换取市场,这比较容易实现;二是开拓新的市场,但这样投入多且难度较大。德国企业选择不降质量、不降价格,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产品、适合他们价格的市场,它努力去开拓北美大陆,最后它成功了,反倒成就了这家企业走向了国际化。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我们可以想象,恐怕有相当的企业会选择第一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会特别怀念80年代我们生产的暖壶、水桶是那么耐用,买的鞋子是多么耐穿。从企业的管理方式来看,德国企业小而灵活,组织和管理结构与传统家族式企业类似,管理扁平,有利于快速决策、抓住机遇。中国的企业集团们有多少还在经历着缺乏弹性、官僚作风、劳动分工过细以及远离顾客等等“大企业病”的困扰。从技术创新和研发来看,这绝对德国企业引以为傲的地方,也是德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德国的企业非常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如德国工商会的负责人所说,“企业无论怎么难,研发都不会减,德国科技研发投入中三分之二来自企业,80%以上大企业拥有独立研发机构。”同时,德国的企业还非常注重研发的持续性,即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未停止过。你可能很难想象一家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