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社会新闻性.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社会新闻性

《阅微草堂笔记》社会新闻性“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而《阅微革堂笔记》除了狐鬼题材的作品外,书中收集了当时大量的趣闻逸事,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无情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于今天对当日社情之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由于作者认为“《聊斋志异》盛极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应继承晋、宋简古淡远的风格,崇尚质朴,不务华丽。因此,《阅微草堂笔记》深受当日人民之喜爱,“从索是书者众。因重锓版”。 《阅微草堂笔记》是否具有社会新闻性质 士人笔记与社会新闻的关系。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窗口,而历代史官的辛勤劳作使得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流传至今。由于正史是官方编撰的文献,因而其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阶级性,往往无法全面真实地概括整个社会生活。而民问流传的野史亦称史补,则很好地起到了补充作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过去。正如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要“阅遍旧史,旁采小说”,还言道:“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文人笔记是史补中的一种,它介乎于文学和历史之间,既有文学作品生动精彩的一面,又是当时历史的鲜活记载。周勋初先生认为:“说它是文吧,记的都是史实;说它是史吧,却又有文的特点,如夸张、渲染,甚至想象、虚构等。” 新闻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不必赘言。卉代文人之所以创作笔记,只是因有所见闻,有所感触,读书有点心得。才随笔记下,正如纪昀所言:“或时有异闻,偶题片纸:或忽忆旧事,拟补前编。”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新闻的萌芽状态,甚至类似于今口的公民新闻。而这些笔记流传至今日则成为当时的历史。我们可以推论,当时的文人与今日之记者多少有些类似,只不过“记者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而士人是一种社会化的身份;记者的报道着眼于当下的传播,而士人的著述着意于后世的流传”。至此,我们不妨认为,文人笔记在当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新闻的作用。 《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动机。《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止于嘉庆三年,前后断断续续经营了十个年头。然而矛盾的是,纪昀早年并不看重小说,甚至持鄙视态度,“他在乾隆四十六年汇编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中论及小说时,就承袭传统的腐败观念,斥之为诬蔓失真、妖妄荧听、猥鄙荒诞并且统统黜而不载”。此外,纪昀曾对其孙树馨日:“吾老矣,欲成三书,恐天不假年,今语汝大略……”那么为什么晚年的纪昀不是去完成其未了的著书心愿。而是花上十年的工夫写作《阅微草堂笔记》呢?其写作《阅微草堂笔记》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这其中是否有一些现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动机呢? “余性耽孤寂,而不能自闲。卷轴笔砚,自束发至今,无数十日相离也。三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今老矣,无复当年之意兴,惟时拈纸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而已。”⑦久居宦海,身心俱疲,加之年事已高,亲朋渐逝,孤寂难耐,也许是晚年纪昀无心著述而作《阅微草堂笔记》一书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我们不得不重视,即在乾隆后期,社会矛盾越发尖锐,官场腐败、互相倾轧,民风凋敝,社会问题激增。作为经历盛世、胸怀壮志、士必兼济天下的纪昀来说,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帝国走向衰落,因而“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这是纪昀写作《阅微草堂笔记》的重要动机,他是想写给广大的稍有阅读能力的老百姓阅读的,为的就是“有益于劝惩”,挽救流于凋敝的世风。因而他采取了笔记小说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来作为其思想的传播载体,正如其门人汪德钺在分析他晚年创作的动机时就认为,纪昀“牖民于善”、“坊民于淫”,具“拳拳救世之深心”,他之所以“偶为笔记”,乃是因为“以为中人以下,不尽可与庄语,于是以卮言出之,代木铎之声”。有此传播动机,纪昀断不会只将其留在房中,孤芳自赏,,门人盛时彦在《阅微草堂笔记》的跋中写道:“初作《滦阳消夏录》,又作《如是我闻》,又作《槐西杂志》,皆已为坊贾刊行。” 《阅微草堂笔记》社会新闻性质的再辨析。在推得《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的除狐鬼题材以外的文章具有社会新闻性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些问题的存在。 首先,《阅微草堂笔记》的时效性较弱。《阅微草堂笔记》是五本笔记小说的合订本。每一本笔记小说又包含数百则短文。由于每一本的写作周期较长,因而其时效性势必受到影响。卷二第十九则中写道:“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早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纪昀所记之事甚至远至一个多世纪以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播手段的问题,并不是新闻本身的问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