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潘惠新 许开华 陈世昌 赵纪连 摘要:阐述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浙鲜豆3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核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春季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试种成功,2008年推广示范种植,2008—2009年累计推广680 hm2,2008年7月17日邀请中科院院士、中国大豆研究所所长盖钧益院土考察浙鲜豆3号,2008年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9年6月26日邀请了慈溪市科技局、农业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科院专家进行现场测产和考察。经过测产,平均产量达到10.221 t/hm2以上,比常规菜用台75大豆增产28.6%以上。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浙鲜豆3号属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在浙江省慈溪种植,3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4月上旬地膜覆盖移栽,生育期92.5 d,比台75早2 d,在地膜覆盖直播下,比台75早1 d。株高44.2 cm,株型收敛,主茎节数8.7个,有效分枝数2.1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绿色。单株有效荚数20.2个,单荚粒数1.9粒,百荚鲜重273.1 g,百粒鲜重82.1 g。 1.2品质抗性 鲜荚颜色深绿,口味香甜,质地柔糯,食用品质较好;据浙江省区试品质测定,鲜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2.57%,淀粉含量3.47%,有较强的抗病性,适宜冷冻加工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田间表现较抗病毒病、褐斑病,鲜荚表面风斑少于对照品种,根据2007—2009年田间试验,病毒病发病率小于3%,鲜荚褐斑病发病率小于2%,基本无风斑,主茎粗壮,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 1.3产量表现 2003年、2004年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平均鲜荚产量9 184.5、9 384.0 kg/hm2,比台75大豆增产6.6%、7.0%,达到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种植产量平均分别达到9 274.5、10 247.1 kg/hm2,比台75增产17.5%、28.6%。 2栽培技术 2.1播种育苗 尽可能实行小拱棚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直播。抓往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育苗移栽3月15—25日适期内播种。播前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管理方便的田块。要求苗床宽1.0~1.2 m,深翻15~20 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四周开好排水沟。采用撒播,播种量1 500~1 650 kg/hm2,盖土0.5 cm。育苗移栽秧田及时覆盖地膜和小拱棚覆盖。出苗前不通风,保持苗床25~30 ℃;出苗达70%时揭去地膜,适当通风降温,白天保持18~25 ℃,夜间10~15 ℃;定植前1周进行低温锻炼[1-2]。 2.2移栽定植 苗龄为20~25 d,在1叶1心时选择冷尾暖头天气移栽。一般行距40 cm,株距25~30 cm,每穴栽2~3株,栽植8.25万穴/hm2(22.5万株/hm2)为宜。 2.3科学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3-4]。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含有害物质的垃圾或硝态氮肥、未腐熟的人粪尿及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施足基肥,结合深翻施腐熟有机肥7 500 kg/hm2或饼肥6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适时追肥,开花期施尿素或复合肥75~150 kg/hm2。巧施鼓粒肥,结荚鼓粒期用1%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或0.1%硼酸,叶面喷施1~2次。 2.4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改善和优化田间生态系统。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大豆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紫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蜗牛、小地老虎、豆荚螟。及时清沟,清除田间病残株和杂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设置黄板诱杀蚜虫,用100 cm×20 cm的黄板,按照450~600块/hm2的密度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诱杀蚜虫,一般7~10 d重涂1次机油。利用性诱剂、频振杀虫仪诱杀有翅害虫。蚜虫可用吡虫啉600倍液防冶,豆荚螟可用45%马拉硫磷800倍液防冶,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