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列子》中的观点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 期
第 117-134 頁 2000 年 11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死亡與生命的意義:《列子》中的觀點
劉見成*
摘 要
《列子》一書之真偽,歷來學者多所辯証,並無共見,然此書在唐天寶年間
被封為《沖虛真經》,與《道德真經》(即《老子》)、《南華真經》(即《莊
子》)並奉為道教三大聖典,乃大大提高了此書的地位。
《列子》一書中所展現的基本生死觀念是:人既無前世,亦無來生,有生必
有死,死者人之終,並由此而建立 「且趣當生,奚遑死後」之享樂主義的人生觀:
縱情享受當身之逸樂,不求死後虛幻之毀譽。這種生死觀是奠基於其天道觀以及
由此而衍伸之天命論。人生之生死兩端,之所以生,之所以死,乃是天道自然而
必然的生成變化,天命如此,人力無可奈何,人們所能掌握的只是生死兩端之間
的生命歷程,這就是我們活著必須面對的人生。享樂主義就是《列子》一書所提
供給世人面對人生的態度。這種人生觀雖與中國文化之主流格格不入,難登大雅
之堂,卻是世俗生活世界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生哲學,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政治
黑暗時代中一種切實的生命態度。
關鍵詞 :列子、生死、天道、享樂主義、人生觀、養生、送死
*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人文社會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118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 期
矜一時之毀譽,以焦苦其神形,
要死後數百年中餘名,
豈足潤枯骨?何生之樂哉?
─ 《列子‧ 楊朱篇》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死亡與生命的意義:《列子》中的觀點119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 陶淵明《挽歌》三首之一
壹、緒言─列子其人其書
列子其人,並不見立傳於司馬遷之《史記》中,而《莊子‧天下篇》在綜述
各家要旨時亦未談及列子,因此難怪有人要懷疑列子可能只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寓
言人物,實無其人,如宋代高似孫即說:
觀太史公殊不傳列子,如莊周所載許由、務光之事。漢去古未遠也,
許由、務光往往可稽,遷猶疑之,所謂(列)禦寇之說,獨見於寓言
耳,遷於此詎得不致疑耶?周之末篇(莊子天下篇)敘墨翟、禽滑釐、
慎到、田駢、關尹之徒以及於周,而禦寇獨不在其列,豈禦寇者,其
亦所謂鴻蒙,列缺者歟?(子略卷二)1
雖然太史公的《史記》並未為列子立傳,但列子的事蹟卻散見於《莊子》、《戰
2
國策》、《呂氏春秋》、《韓非子》、《尸子》等先秦典籍之中。此外,雖說《莊子‧
天下篇》中也沒有提到列子,但《莊子》書中〈逍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