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控心脑血管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防控心脑血管疾病

预 防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刻不容缓 祁阳县人民医院 刘小兵 内容提纲  一、概述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哪些人群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五、小结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治病理念“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医学历来防重于治。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医学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一、概 述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称“富贵病”。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2、心脑血管疾病的范围 心脏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2005年全世界有17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死亡人数的80%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头号杀手。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过2.7亿,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300多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1%左右,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30%,第五年的复发率59%(美国仅10%)。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2.36亿,血脂异常患者2.0亿。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9600万。超体重3.25亿,肥胖1.2亿。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4为超体重,BMI≥28为肥胖。    BMI≥24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的2-3倍。    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者,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性为低于此界限的3.5倍,2.5倍。    发病年轻化:广州一名11岁少年儿童3年内4次发生心肌梗死。北京调查18岁以下人群,100个中有9个高血压,10个血脂异常,贵阳市5%中小学生有高血压,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2.83%、6.72%。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名人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名人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名人   4、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费用    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300亿元,每年用于主要心脑血管病的医疗费已达1301.17亿元,增长速度已超过GDP和卫生事业费的速度。    WHO和我国卫生经济专家预测,如果我们忽视预防则在未来的20-30年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晚期的治疗费可能占国家经济总收入的24%-30%。    5、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如:对高血压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      对胆固醇异常知晓率7%,治疗率<20%,治疗达标率<15%。 中国血管健康状况, 成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 内容提纲  一、概述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哪些人群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五、小结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2)遗传、种族和家庭史;家庭中一级亲属有早发冠心病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或者脑中风史;    (3)心、脑血管病史;有过心肌梗死、冠心病史及脑中风病史;    (4)性别:过去认为男性发病危险高于女性,现在发现性别差异主要在于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女性绝经后发病危险明显增加。    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高血脂 肥胖 低体力活动等。   3、新的危险因子    血清炎性标记物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载脂蛋白 血浆高纤维蛋白原 胰岛素抵抗以及一些遗传标志如基因多态性 内容提纲  一、概述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哪些人群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如何预防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