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科学并不神秘 1.1 的学问。 2观察与实验 2.1、 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3.1。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毫米=10微米=10纳米 3.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其和。 3.3①刻度尺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3.4着被测物体。②刻度尺。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一贴二正三垂直) 3.5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化薄为厚等。 3.6m),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 1升=1分米3 ; 1毫升=1厘米3 3.6体积的测量: (1)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长度法),体积=长×宽×高。 (2)液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容器法)。 (3)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排水法) 3.7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3.8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①测出量筒中适量V1;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 缓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没,测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③V2—V1即为石块的体积。 4温度的测量 4.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4.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3 4.40,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5温度计的使用: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3369 第 1 页 (5)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6)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7)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 4.6体温计量程为,最小刻度为 5质量的测量 5.1 5.2物体的质量是由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5.3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较小的质量单位是克(g)。1千克=1000克 5.4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5.5天平的使用: (1)调平:①放水平台(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游码归零(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称量:①左物右砝→②先大后小加减砝码→③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④读数:(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m左=m右+m游码示数 要点:“调平过程用螺母,称量过程移游码”: 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在调平过程中使天平平衡,在调平后的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调节方法是: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左侧,则平衡螺母向右移;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右侧,则平衡螺母向左移。 游码只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在之前的调平过程中游码应始终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中加极小的砝码。读数时,游码的示数以左边沿为准,要注意分度值。 注意: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②不能用手去摸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④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测液体质量的方法是:①测空烧杯的质量m1。②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③计算液体的质量m=m2-m1 。测一滴水的质量可用积少成多取平均值的方法。 6时间的测量 6.1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6.2和两种。 6.3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先读小盘是多少分钟;小盘指针没过半格则大盘用0-30秒刻度读数,小盘指针过了半格则大盘用30-60秒刻度读数。 7科学探究 7.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测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 2 页 注意:提出的问题应与探究的目的相关,一般以问号结束;建立的假设可以不一定正确,但应该合理。 第二章 1生物与非生物 1.1植物和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 2常见的动物 2.1动物根据体。 2.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5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3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8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2.4(脊椎动物中)鱼类: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一般体表有鳞片,变温,卵生。 (注意)娃娃鱼是两栖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