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的辨别与运用
2016中考语文复习 修辞的辨别与运用 一、预测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 ②反问 ③排比 ④比喻 B.①夸张 ②设问 ③排比 ④比喻 C.①比喻 ②反问 ③排比 ④夸张 D.①比喻 ②反问 ③夸张 ④夸张 2.仿照前边语句的样式,在后面横线上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生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修辞运用能力的仿写句。分析原句,会发现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生活比作酒,相对应的是迷人的醇香,把生活比作书,相对应的是深刻的哲理,说明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由此我们就可以答题了。 例如: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 修辞的辨别与运用考点 1.能判定对句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是否正确 2.能根据语境简析所用修辞的妙处 中考修辞题型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修辞的辨别与运用复习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 3、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知识解析 (一)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注意关键词) 1.比喻: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将事物“人格化” 。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上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或相对,字数相等。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反复:有意重复某些词语 反复的作用是突出强调思想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7.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手法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拟人的辨析 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不同在于: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⑵表达的形式不同。比喻的喻体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2.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例3]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例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例5]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6]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例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