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礼仪》本科课外教材.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绪 论 中华 民族是举世公认的 “礼仪之邦”,人们在 日常生活 中有众多的规矩 。翻开中华 民族的历史长卷 ,人们会发现 , 中华 民族几千年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可 以用 “礼仪 ”贯穿始 终 。中国伦理社会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克制、耐心、服从 ,而 这些特征正是 “礼仪之邦”美誉的由来。 第一节  礼仪的含义和特征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人必须 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现代社会交往 、商务活动和治学从政 等各项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那么什么是礼仪 ?礼仪教育有 何意义 ?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 一、礼仪的含义 礼,在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畴和 伦理概念 ,其含义较为复杂 ,思想家们对之做出了许多种不 同的解释 。 《辞海》注释为 “本为敬神 ,可引申为表示敬意 的通称 ;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泛指奴隶社会或封 建社会贵族等级制 的道德规 范 ”。孔子 《礼记 》云:“所 以承 天之 道 ,以治 人 情 者 也 。”《诗 大雅 民》云:“令 仪 本 色 , 小心翼翼 ”,既指容貌和外表 ,又指礼节和仪式 。据许慎 第 2 页 《说 文 解 字 》卷 一 说 ,“礼 ,履 也 。所 以事 神 致 福 也 ”。由此 可见,礼的最初含义就是供神的仪式,或者说礼起源于祭祀 神灵 以求致福的活动 。后来 ,礼逐渐演变为一整套祭祀天地 鬼神和祖先的政治制度和文明典章制度 ,尤指为表示敬意或 隆重举行的祈福、求福活动 。发展到现代 ,礼主要是指人与 人之间、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之间,表 示互相尊重、敬意、友善和情感的行为规范、精神意识和仪 式程序等的总和 。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人们 的道德观念 ,确定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 仪 ,《尔 雅 》 说 :“仪 ,干 也 ”。《经 义 述 闻 》 说 :“桢 、 翰、仪、干 ,皆谓 之 立 木 也 。”《荀 子 君道 》指 出:“君 者 仪 也,仪正而景正”,意即人君好 比竖立的木柱 ,只有木桩正 影子才会正 。仪,本意指竖立的木桩 ,引申为姿容、容貌 、 外表 ,亦指表率 、标准 、法度 、准则 。 《诗经 大雅 丞民》 有 “令仪令色 ,小心翼翼”的说法 ,意即指美好的容貌和颜 色 ,小心谨慎不出格 ,此处仪指姿容或容貌 。 《楚辞 九章 抽思》有 “望三五 以为像兮 ,指彭咸 以为仪”之说 ,意即希 望把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啊,有希望把彭威作为表率 ,此处仪 指表率 、标准 。概括地说 ,仪指人 的身体行为 的法度 、原 则 。 礼仪是礼与仪 的合一 , “礼 ”与 “仪 ”连用始于 《诗 经》。《诗经 小雅 楚词》有 “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 ,礼仪卒 度 ”,此处礼仪指宾客之 间献酬 交错 的应对之道 。此外 ,《周 礼》也有关于礼仪 的说法。《周礼 春官 肆 师 》 中说:“凡 国 之 大 事 ,治 其 礼 仪 ,以佐 宗 伯 ”;《周 礼 春官 司仪 》中说: “凡 四方之 宾客 ,礼仪 辞命 。”可见 ,在 《诗 经 》和 《周礼 》 第 3 页 中,礼仪一词的内涵是指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 。我国著名历 史学家范文澜在 《辞经概论》一书中谈到礼仪时说 : “礼仪 合言,皆名为礼,分言之则礼为体 ,仪为履”,意即礼是仪 的根本 ,仪是礼的功用。 在韦 氏词典 中,含有 “礼仪 ”意义 的单词主要有 个: 意指言辞或行为谦恭有加 ,即指礼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