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岭南疍民姓氏.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岭南疍民姓氏.doc

  浅谈岭南疍民姓氏   岭南江河纵横,海岸绵长。在这些水面上,曾生活着一群浮家泛宅的水上族群,当地陆上人俗称其为疍民。他们人数众多,生活方式独特,大多以船为家,一直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过去对疍民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其姓氏问题却很少有专文探讨。本文抛砖引玉,冀能推动此问题的深入探究。姓氏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从远古一直流传至今。姓最早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图腾和地名,本义是指源于同一女性祖先群体所共有的符号标志,与图腾一样,具有精神纽带的作用与排它性。氏为姓的分支,姓以别婚姻,氏以分贵贱。秦汉以后,姓氏合一,数量大增,变化多端,逐渐复杂。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姓氏一直起着别婚姻、分贵贱、辨亲疏,团结同姓,巩固宗法制大家族的作用。在汉文化的浸淫、影响之下,疍民的姓氏既表现出与陆地汉人一致的方面,又由于受特殊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该群体的独特性。   一、疍民姓氏的采用   将岭南以船为家的人称为疍民开始于宋代。据现有材料,宋代疍民已采用姓氏制度。南宋释鉴义《海珠慈度寺记》记载:帅阃又拨蛋民邱三、林六、郭二儿孙一十余人,永远充本寺洒扫之役。海珠慈度寺在当时广州城外的海珠岛上,此处邱、林、郭等是广州内河疍民姓氏。南宋曾三异也曾论及广东卢亭(疍民的一支)只有三姓:曰杜、曰伍、曰陈,相为婚姻,则时人所见海边某地疍户只有三姓,姓氏并不复杂。   疍民先民最早何时使用姓氏,限于史料缺乏,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但是,秦始皇时已有不少中原人移居岭南,随着移民的到来,他们也把中原的姓氏制度带到岭南。秦代时,岭南地区也建立了郡县政府,政府为征收赋税及兵役、徭役,客观上需要掌握治下百姓的姓名。因此,可以推测,或许从秦代开始,疍民先民已开始采用姓氏制度。   俗语有行不改姓emsp;坐不改名之说,说明陆地汉族对姓氏的重视,因为姓氏起着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陆地人会一直沿用祖宗的姓氏,改姓更名的情况较少。相反,疍民对于姓氏的取得和坚守就较为随便。汕头市达濠曾有姓泊的疍民存在,该姓族人原在马岗乡一带聚居,曾兴盛一时,后衰落消失了。疍家泊氏的取得,是因为他们原无姓氏,在清朝初年编户的时候,他们始用泊字为其姓氏,寓意他们是舟楫漂泊之人,而且归河泊所管理。泊姓客观地体现了疍民原始的生存状态。   这种以指称水上事物为姓的现象在疍民中并非少见。据《清稗类钞种族类》载:蜑人,惟闽、粤有之其人常水居,以舟为家,以渔为业,姓多翁、欧、池、浦、江、海之属。翁姓取义渔翁,欧姓取义鸥鸟,池、浦、江、海则是以地为姓,这些与泊姓一样,都体现了疍民水上生活的状况。已有姓氏的疍民,他们为了某种利益,可以随便改姓。如粤北内河疍民,不是骆姓的人,可以自己改为骆姓,而骆姓的人又可以改姓邹、冯。疍民因被骆姓汉人收养而改姓骆,因避乱躲进李园而姓李。寡妇再婚所生的儿子,可以跟前夫姓,也可以跟后夫姓;寡妇再婚前已有的孩子也是一样。这些情况表明,疍民虽受到汉族姓氏文化的影响,但还不够深。   二、疍民姓氏的特点   疍民虽与陆地居民都采用姓氏制度,拥有类似的姓氏,但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双方还是表现出一些差异。主要有:   (一)姓氏分布复杂多样   陆地居民很多时候是一姓一居地,不少村落就是以姓氏命名,如黄屋、廖厝、李寨等,离群索居为宗族所不齿。但疍民聚居区的姓氏非常多,而且各地姓氏大多不一样。   20世纪30年代,岭南大学陈序经、伍瑞麟教授等人对广州沙南、三水河口进行过重点调查。   他们发现,沙南129家疍民家庭,有梁、冯、李、陈、黄、何、范、罗、卢、孔、叶、钟、郭、彭等14姓氏;河口疍民191户中,共有吴、汤、何、林、谭、彭、梁、黄、邓、伍、郭、霍、麦、张、陈、朱、李、周、区、杨、叶、陆、杜、胡、姚、钱、苏等27个姓氏。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疍民的调查结果也体现了疍民姓氏多样的特点。中山石岐内河疍民2682人,姓氏48个,其中385人分享34个姓氏。1952年韶关市疍民5657人,74个姓氏,其中62姓只占总人口24.3%。清远疍民5651人,61个姓氏,其中53姓只占总人口24.7%。以上材料显示疍民的姓氏非常芜杂。三水河口疍民平均每个姓约7户人家,中山石岐疍民平均每个姓约56人,韶关疍民平均每个姓约76人。这种情况与陆地社会一个或几个村庄只有一个姓氏,人口动辄成百上千人,形成鲜明对比。   造成疍民姓氏复杂多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疍民社会是流动的社会,他们为生计所迫,不断地在江海水面迁徙。一些河流沿岸的通都大邑,因为谋生机会多,吸引了各地疍民在这些地方停留,使得广州、曲江、清远、石岐等交通要冲市镇的疍民多样,他们的姓氏自然也多样化。   (2)疍民从家族中受益很小,宗族观念淡薄。他们对姓氏经常采取多变的策略,为追求某种现实利益,可以随便改姓。   (3)疍民喜欢收养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