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917从传统到现代:税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PPT模板下载:/moban/ 从传统到现代: 税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税收文化的弊端 三、传统税收文化理念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一、轻徭薄赋精神在传统税收文化中的体现 提 纲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剖面组成的,其中核心和精髓就是文化。 税收作为文明社会的根基,同样具有这三个特性。 中国税收文化传统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便有了税收(《路史》),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形成了基本的税收体制,所谓“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史记·夏本纪》)。 一 轻徭薄赋精神 在传统税收文化中的体现 (一)反对聚敛、提倡节用的轻税思想 儒家: 孔子主张“政在节用”、“敛从其薄” 孟子“仁政”,“省刑罚、薄赋敛” 董仲舒“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道家: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墨家: 墨子主张“去其无用之费”,“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历代帝王: 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减税恤民,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民本思想 最早由墨子提出: 强调税收的社会协调与保障职能,应当用于民间公共事业,如备荒、赈灾、治水、修桥、修路等等。不仅可以造福一方百姓,还可以提升统治的合法性。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 西汉桑弘羊: 主张通过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可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可以“平万物而便百姓”; 南宋叶适: “有民而后有君,有君而后有国,有君有国而后有君与国之用” 历代税制中的“民本”体现: 汉代始设“常平仓”,隋朝始收“义仓税” (三)与民休息、藏富于民的养税思想 孔子: 反对“竭泽而渔”,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孟子: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管仲: “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 曹操: 实行屯田制,颁布“屯田令,提倡耕战、强兵、足食” 唐太宗: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 王安石: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二 传统税收文化的弊端 (一)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导致民众纳税意识淡漠 税收的本质属性: 国家职能,强制性、无偿性。即便爱民恤民,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国家利益。 权利义务极端不对等: 1.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关系是无法突破的历史局限; 2.税收被认为是无条件的供奉、无权利的义务; 3.征税权、立法权由统治阶层一手掌控,君主可以随意开征新税,地方贪官污吏亦可任意提高税率、压榨民众、中饱私囊。 广大民众对税收的认识偏激而片面: 1.忽略税收的公共职能,认为不纳税是有地位、有身份的象征; 2.税收犹如洪水猛兽,“迎闯王,不纳粮”成为笼络民心的有效政治手段; 3.对征税的反感与抵触情绪延续至今难以根除。 (二)“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意识导致国民经济落后 传统自然经济条件所限: 农业田赋收入是古代中国的支柱性财政收入来源,因此“农业为本、重农抑商”在税收思想中长期占主导地位。 历代“重农抑商”制度: 管仲声称:“欲杀商贾之民以益四郊之民”; 商鞅变法提出:不经批准从事“末利”者,罚作奴隶; 唐朝“借商”、五代“免行钱”、宋代“过税”、“住税”、清朝“坐税”; 商业被“贬之曰末务”,“士农工商”,商人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明清之际短暂的“恤商”政策: 康熙皇帝:“务遵定例征收,不许苦累商民” “重农抑商”的主流思想无法根除: 明清之际出现短暂的资本主义萌芽,不久便被封建势力的压制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扼杀 (三)利益关系对立导致国家内部存在无法根除的矛盾 主张富国弱民的法家: 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韩非主张重赋敛以富国,要求人们“力尽于事”,然后“归利于上”。 “黄宗羲定律”: “积累莫返之害”:每个封建王朝到了一定时期——皇室官僚队伍物欲膨胀——财税枯竭,入不敷出——利用专制统治肆意进行税费改革——将“正赋+杂派”变成“正赋”——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更重——后来者循环往复——演化成横征暴敛——激起民变暴动 封建政权必然灭亡: 1.利益关系彻底对立:统治阶层以税收为手段极力夺取民众利益满足一己私欲; 2.贫富差距日益严重; 3.社会严重不公; 4.矛盾无法从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