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利用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的研究进展-生物剂型与生物材料.PDF

利用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的研究进展-生物剂型与生物材料.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的研究进展-生物剂型与生物材料

第 9卷第 5期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v0I.9No.5 2009年 10月 The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gineering 0ct.2009 利用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的研究进展 张 艳 ,雷建都 ,林 海 ,耿立媛 ,苏海佳 ,马光辉 ,苏志国 (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2.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3.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 要:与传统机械搅拌法相比,微流控装置制备微球技术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粒径和形态可控的微球.本文综述 了该技术制备微球的原理及其在给药载体、细胞载体、分离介质、食品加工和酶制剂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微通 道材质、形状及实验流体对制备微球的影响,指出通过修饰微通道内壁、控制连续相可避免相的倒置现象,通过控制 微通道尺寸、调节连续相流速可控制乳滴形状,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流控装置;单分散性;形态可控;相的倒置;微球 中图分类号:035;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o6x(2oo9)o5—1028~-07 1 前 言 一 系列微流控装置f或微流控系统,Microfluidicsystem) 近20年来,生物和化学等领域越来越注重微型化, 的开拓性工作.近 1O年来,微流控技术发展迅速,并在 而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术在这方面的发展尤为值得 最近几年又发展了另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即液滴控制 重视. “微流控”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术,是一门 和粒径可控的微球制备[6-11】.目前,制备液滴和微球的 在微电子、微制作、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等基础上发展 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机械搅拌法,但该方法获得的乳滴或 起来 的全 新 的交叉 学科 ,它利 用微 流控 装置 微球粒径分布宽,形态难以控制,其应用大大受到限制. (Microfluidicdevice)~的微通道(TL径 5~500 m)对微量 微流控技术制备的微球则因具有粒径均一、形态可控等 液体或样品(体积一般为 10-一610 L)在微观尺度上进 优势而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传统机械搅拌方法 行操纵、处理与控制 l【I2】.微流控装置通常是一种以微通 和微流控技术制备乳液或微球的特点见表 I.本文综述 道 网络和各种功能单元集成化为特 点的微流控芯片 了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球的原理及其在给药载体、细胞载 (Microfluidiechip),可以实现样品的制备、反应、分离 体、分离介质、食品加工和酶制剂等领域的应用,探讨 和检测的集成,还可对这些过程进行调控. 了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球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微流控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期,Manz等3【]首次提出了微全分 制备微球的研究提供借鉴. 析系统的概念,接着Harrison等4[】、Woolley等[5】开展了 表 1传统机械搅拌方法和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球的比较 微通道内)生成微球,固化方式主要包括聚合、冻结和 2 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球的装置及原理 溶剂蒸发等. 微流控技术制各微球一般分为两步:(I)乳滴形成, 迄今为止,微流控技术制各微球或乳滴最常用的乳 即单体或聚合流体在微流控通道中乳化形成液滴;(2) 化装置主要有3种:含台阶式微通道.[18-20]、T型垂直交 乳滴固化或聚合,乳化形成的乳滴随后经原位固化f在 错微通道[卜及流体聚焦微通道[15,27-30的微流控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