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提防五大传染病(Beware of fiv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docVIP

出游提防五大传染病(Beware of fiv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游提防五大传染病(Beware of fiv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出游提防五大传染病(Beware of fiv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出门在外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节。 出门旅游、在外用餐,食品卫生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夏季腹泻病人多。出门在外,如患腹泻真是痛苦不堪。大热天,许多病毒如伤寒、痢疾、肝炎等病菌、病毒,容易通过不洁食物、被污染水源或粪便,进入人的体内,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因此,暑期出游,须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管好手、口,防止食物中毒,注意饮水卫生,不喝未经严格消毒的水。一旦患病要立即隔离治疗,还要防止病人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水源及日常生活用品。 上海市名中医、曙光医院名老中医诊疗中心专家蔡淦教授指出,旅游中人过度疲劳,容易产生脾胃虚弱、肝脾不和;有些食物如奶制品、大量的咖啡、酒精常常也是发病诱因,咖啡因可导致许多人稀便;腹泻的强度常和食物中所含有的热卡数量有关,特别是脂肪的含量,是结肠收缩导致腹泻的强烈刺激源。因此,旅游中应避免食用引起腹泻的食物。 针对几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专家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措施——— 细菌性痢疾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对该病的预防应注意饮水卫生,做到不随便饮用山间流水,饭前便后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旅游腹泻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感染对象为旅游者,尤其短期旅游人群。不清洁食物是主要感染途径。因此,外出旅游、度假,在旅游地一定要重视食用卫生合格的食品,决不贪吃情况不明的土特产。 食源性中毒疾病临床上除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感染原因主要是野生动物和植物,以及受污染的河海水产品。出游中,需做到不食用生或半生的食品。 东南亚旅游严防登革热 暑期出游东南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说,夏季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处在登革热等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期,外出旅游的学生、教师尤其要重视旅行卫生,严防登革热。 市疾控中心专家李燕婷主任医师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病毒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是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蚊虫传染疾病,病征很像感冒,患者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登革热分普通登革热和出血登革热,后者的死亡率极高。 目前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正处在流行期。一旦感染会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 39-40,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和骨骼痛,面、颈、胸部出现潮红,皮肤可出现皮疹等,少数病人可并发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赴东南亚等国家旅游的市民应做好防蚊工作。一旦发生类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 专家提出的积极预防措施是——— 前往登革热疫区旅行前,要了解疫情知识,采取防疫措施。从疫区归来,如出现发烧、头痛和面颈部潮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报告。 李燕婷主任医师提醒,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发病最初5 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能够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就是平时人们所称的“花蚊子”、“麻脚蚊子”,人被叮后感觉很疼。除登革热外,伊蚊还可传播丝虫、乙脑等疾病。因其主要在白天活动,所以午睡时要加强防范。 出游中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走在山上、河湖边,尤其要注意防止蚊子叮咬。休息时,可在裸露的身体部分搽上防护油。在露宿时,尤其需注意浴缸、洗脸盆、抽水马桶等有积水的蚊子藏身处,及时拍打消灭。 晴热少雨天提防乙脑腹泻 进入7 月全国都进入夏季,温度明显升高,可达35 以上,气候以晴热少雨为主。在这炎热的夏季出游,极易发生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副伤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预报警示,防蚊灭蚊应是预防的重点。 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或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可能会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持续性高热,并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或出现登革热的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7 月到 8 月,是乙脑进入发病高峰期。因此,出游中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 当市民出现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症状,很有可能患上了“伤寒、副伤寒”。此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传播。对此,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要注意把住“病从口入”关。 暑期出游的儿童和青少年,则应防止在野地游泳、嬉水时发生生活性接触传播上“伤寒、副伤寒”。 玩水必须当心血吸虫病 曾经在我国被送走了的血吸虫病,现在又在某些地区死灰复燃。暑期出游、玩水须当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