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回顾拓展趣味语文课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夹裹着万里黄沙。 天涯: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既然你是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牵牛织女家里做客吧。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qū b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主要写了什么? 一二句是写景,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非凡。 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中体会出来的。作者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时牵牛织女家。”主要写了什么? 写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赞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趣在何处? 2.交流: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他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善于断句诗改词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首脍灸人口的七言绝句诗,有人却不按七言断句,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这首七言诗就被变成长短句式的一首词了。 我国古代文章没有标点,读文章全凭断句。在不同位置断句就会使原话的意思起到变化,有的闹出笑话,有的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利用断句巧留宿相传有个书生,入山遇雨,又值黄昏,便投宿一人家。但主人却有意拒绝,并写了一行字给书生:“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意思是说,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书生看了后,却赶忙拜谢,并大声朗读道:“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主人见此无可奈何,只好留宿了。 标点的妙用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请你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位置加上合适的标点,使之表达的意思不同: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3、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4、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3、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4、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把着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的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草原》一课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2.《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一幕,表明了这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 3.《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现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仗,攻克世界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