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研究

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研究[提要]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共203例B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BCC最好发的部位是鼻部和眼周,发病年龄高峰40~49岁,实体型BCC最常见,28.57%的病例临床上被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恶性黑素瘤等。分析显示日光照射和组织损伤是BCC的重要诱因,而且BCC可发生在色素痣的基础上。结论:由于BCC与一些临床碍容性皮肤肿瘤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故建议及时作病理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字]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71-03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flrcinoma,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侵蚀性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基底细胞癌相对良性,病死率较低,但对人体的危害却不容忽视,而且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易引起误诊和漏诊。为此,我们收集我科1990~2006年有明确病理诊断和完整临床记录的基底细胞癌患者203例,通过分析总结,对BCC的临床病理特点、诱因进行探讨,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与年龄分布:男116例,女87例,男:女比为1.33:l,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21~92岁,平均为49.82岁,其中20~29岁7例,30~39岁19例,40~49岁51例,50~59岁41例,60~69岁34例,70~79岁37例,80岁以上14例;发病高峰为40~69岁,共126例(62.07%)。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8年,平均5.26年。 1.1.2 发病部位:头面部共175例(86.2%),其中头皮6例,额部11例,眶周42例,鼻翼47例,鼻唇沟8例,颊部24例,颧部5例,上唇11例,下颌部3例,眉部4例,耳廓2例,耳周围12例;躯干部共20例(9.85%),其中胸部6例(2例位于乳房),背部4例,腰部5例,耻骨部l例,肩部1例、外阴2例、腹股沟l例;四肢共8例(3.94%),其中大腿5例,小腿1例,上肢2例。 1.1.3 临床分型及自觉症状:除3例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所有病例均未见转移病灶。肿瘤最小0.3cm×0.4cm,最大l0cm×6cm。按皮肤损害分型:结节溃疡型86例,色素型91例,浅表型15例,硬斑病型8例,纤维上皮瘤型3例。有56例主诉患部瘙痒,多为轻度,仅2例明显,15例诉轻度疼痛,其余无自觉不适。 1.1.4 发病前原有皮损:182例患者主诉肿瘤发生前无原有皮损及明确诱因,2例伴发于皮脂腺痣,11例有外伤史(于术、刺伤、烫伤、汽枪伤),8例在色素痣(其中4例有冷冻、化学腐蚀治疗及局部刺激史)的基础上发生,其中2例出生时色素痣即存在。 1.1.5 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临床诊断与病理报告均为BCC者145例(71.43%),与病理诊断不符的58例(28.57%),其中临床诊断为:色素痣13例(包括蓝痣2例),脂溢性角化13例,黑素瘤12例,鳞状细胞癌6例,血管瘤2例,表皮囊肿4例,角化棘皮瘤2例,皮肤结核、乳房Paget病、汗管角化症、扁平苔藓、Bowen病及湿疹各1例。 1.2 研究方法:回顾分析的病例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间病砰诊断明确的BCC病例,共203例。整理原始资料,将患者的病理送检单各项临床内容归类,进行整理和统计。参照有关专著重新阅片,并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变化 2.1.1 表皮:表皮角化过度15例,表皮角化不全13例,棘层肥厚80例,表皮萎缩变薄123例,基底层液化变性26例,炎性细胞浸润26例。其中部分病例表现为肿瘤组织上方表皮萎缩变薄,而两侧棘层肥厚。其中106例肿瘤组织与表皮相连,12例与毛囊相连。 2.1.2 真皮:203例真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组织细胞浸润,3l例有浆细胞浸润,17例有中性粒细胞浸润,132例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增生扩张。165例(80.3%)在瘤细胞团及其周围间质中见到多少不等的色素颗粒。其中26例有大量色素。 2.2.3 肿瘤组织:典型的肿瘤细胞类似基底细胞,瘤细胞在周边排列成栅栏状。在203例病理标奉中,细胞分裂像明显增多的有23例(11.33%),其中5例出现异常核分裂像。在201例(99.01%)病理标本中可见剑肿瘤细胞与周围间质之间的裂隙。 2.1.4 病理分型:本组203例BCC中,实体型93例,色素型26例,浅表型15例,硬化型15例,囊肿型22例,角化型6例,腺样型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