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滋阴活血法治疗黄褐斑古今文献探究
滋阴活血法治疗黄褐斑古今文献探究唐志坤 综述 欧阳兵 审校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尤其女性求美、防衰老意识明显增强,黄褐斑作为当代女性损美性疾病之一,表现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青春期后女性多发,夏重冬轻。虽然很少带给患者痛、痒等不适,但因其影响美容而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和社会压力,这种不良影响又使皮损进一步发展、加重,因此求诊人次日益增加,是当前医学界、美容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历代医家关于本病的论述非常丰富,近代中医学家更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借鉴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中医对黄褐斑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本文结合当代女性黄褐斑的特点,通过对滋阴活血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和证治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出符合中医理论的方药诊治规律。
1病名溯源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无黄褐斑的确切称谓,但很早就有关于黄褐斑临床表现的记载,如“面尘”、面黑干、黑干黑曾“、黧黑斑”等。
1.1 面黑如黛:首见于《难经[1]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留,血不流,是色泽去,故面黑如黛,此血先死。”这是对黄褐斑的最早记述。
1.2 面尘:《灵枢[2]云:“足少阳之脉,……,是动……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厥阴之脉,……,是动……甚则嗌干、面尘、脱色”。《素问[3]记:“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清[4]描述了本病的症状:“面尘,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于古代医家认识的局限性,根据描述“面尘”还应包括现代医学之“黑变病”在内。
1.3 面黑干(?)黑曾:晋?发秃身臭心?鄙丑第五十二》[5]:面多黑干黑曾或似雀卵色者:苦酒煮术,常以拭面,稍稍自去。晋[6]曰:面黑干 ?。隋?黑曾候》[7]、宋[8]、明?《普济方[9]均记载:人面皮上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府藏,故生?黑曾。由于古代医家认识的局限性,根据描述“黑干黑曾还应包括现代医学之“雀斑”在内。
1.4 黧黑斑:明[10] 明确指出黧黑斑病名,并与雀斑、黑子(痣)从病因病机方面进行鉴别: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雀斑乃肾水不能荣华于上,火滞结而为斑;黑子痣名也,此肾中污气混滞于阳,阳气收束,结成黑子,坚而不散。清?黑曾 》[11]认为古代记述的?黑曾即是黧黑斑:?黑曾如尘久?暗,并注:此症一名黧黑斑, 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并与所载“面尘”症状相似。清[12]亦记述:“黧黑斑多生女子之。”
2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虽然发于面部,但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灵枢[13]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2.1 精血同源是生理基础
肾藏精,肝藏血。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血的化生有赖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血液的滋养,二者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有“精血同源”之称。《张氏医通》[14]曰: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精血。
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而且妇女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素问[15]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16]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清[17]解释:血脉为阴,故女子先衰于脉。 朱丹溪《格致余论》[18]曰: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后阴不足以配阳。随着年龄增大,人体各脏腑功能日渐衰退,元气耗伤,真阴渐乏,精血阴液亦渐趋枯燥。妇女经、带、胎、产过程中更易耗伤精血。故又提出“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的观点,总之在妇女的一生中,都容易出现阴虚的证候。
2.2 阴虚与血瘀
2.2.1 阴虚致血瘀:阴虚则血脉不充,血枯致瘀。阴津为血液的重要成分,津液充足则阴血充盛,血行畅达。反之阴津亏耗,血脉不充,必致血行艰涩,瘀血阻滞。《景岳全书》曰:凡人之气血犹如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阴液不足则火旺消灼阴精,日久可使血虚燥滞内生瘀血, 或无水舟停而致瘀血内成。王清任《医林改错》[19]曰:血受烧炼,其血必凝。《血证论》[20]曰:气分之水阴不足,则阳气乘阴而干血。“阴虚必血滞”。故阴虚者多挟瘀血。
2.2.2 血瘀致阴虚:瘀血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致使其化生阴液、精血的功能受到影响,以致阴液、精血亏损。瘀血形成后,阻滞经隧血脉,经脉流行不畅,影响正常气血的循行,使阴血失于周行荣运。瘀血阻滞气机,气失宣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