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历史

高2016届高二上期期末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 100分 第卷 选择题(24×2=48分) .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据此,对儒家“德治”主张不准确的是 A.以道德教化、榜样作用引导百姓向“德” B.统治者好德,必然出现上行下效,全国有序 C.单靠道德教化,不能建立正常统治秩序 D.强调统治者德治、德政对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说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 .奠定了2000多年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基础 B.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D.适应了西汉中期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宋儒朱熹提出“正君心”,二者的相同意图是 A.制约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权力 B.以上天降下灾变,警示皇帝 C.皇帝有道德文化修养自我约束 D.为君主专统治提供法理依据 . 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自唐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道统相传,至于孔子。孔子传之颜曾,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遂无传焉。……迨于宋朝,人文再辟,则周子唱之,二程子、张子推广之,而圣学复明,道统复续。”据此,宋朝时期理学的兴起是为了 .对抗佛教、道教对儒学的冲击 .昌明复兴儒学、接续儒学道统 C.发展儒家思想,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D.以儒学凝聚人心,巩固统治 . 王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是先天就具备的,但被“私欲”蒙蔽,故要“去私欲,存天理”。“良知”是“圣人”与“愚夫愚妇”共同具有的。提倡通过“知行合一”来“致良知”。据此,对王阳明“致良知”的主张能够直接说明的是 A.弘扬儒家德治,以教育理论实践的革新,拯救明王朝危机 B.含有思想解放因素,成为明末发展起来的市民意识的前驱 C.良知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人人都能以“知行合一”“致良知” D.圣人、常人皆有良知,把培养个人道德理性自觉放在首位 . 黄宗羲《原法》认为帝王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他从儒家传统的法律观出发,强调法的关键是“为天下”、“为万民”,经学教化是治国之本、“圣王救世”是基本出路。据此黄宗羲的“天下之法”与近代西方“法”的不同是 A.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法为天下为万民 B.以天下万民制定法律,由圣王实施救世 C.法是圣王救世的工具,不是大众的社会契约 D.经学教化为治天下之本、法为救世辅助 .《晋书·左思传》载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约250~305年)写《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西晋“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反映的科技文化史实是 A.《三都赋》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是世界名著 B.西晋时期豪贵之家已开始用纸作为书写材料 C.西晋时期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水平高度发达 D.纸已经取代竹木简成为西晋的主要书写材料 宋代纸币 宋雕版印广告 宋代雕版印书 . 读右图,印刷术对宋代影响是①为北宋金融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基础 ②有利于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宋代文化教育事业的新发展④奠定了宋朝作为中国历史最强盛时代的经济政治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三言二拍”(明朝话本体短篇小说集)的思想主张与李贽相一致,风格与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迥异,但在请出新人(市民)这一点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此可以说明中国明朝时期短篇小说集 A.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民文学风格一致 B.商品经济发展在市民文化道德观念上的反映 C.与西方一致,有浓厚的反传统的思想意识 D.包含了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的思想主张 1.严复批驳“中体西用”思想时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两者实际上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是 A.动摇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根据 B.西方以“体用”之说阻挠了中国工业化 C.中国失去了发展机遇,使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