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换个视角看民俗.doc
换个视角看民俗 每逢节庆,接二连三的民俗活动吸引着大批摄影爱好者采风拍摄。一些专业的“发烧友”除了在地面上用“长枪短炮”拍摄,还使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精彩的民俗活动。大气的航拍图片角度新颖,美不胜收,成为传播民俗文化的新手段。 海祭妈祖 情牵两岸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海祭妈祖大典在东南沿海一带沿袭已久。莆田湄洲岛上与海打交道的人们,在新船下水、休渔期渔船维修、初次出海、打渔归来、行船中途遇险情等,都会举行一些与妈祖相关的祭祀。特别是在海上遇到险情时,求助妈祖是必不可少的。按传统习俗,渔船遇到大批鱼群、鲸鱼群之类的,渔民都会向海中抛纸钱,并口中默念祷告:“妈祖赐福,神鱼远离,确保平安”。 湄洲妈祖祖庙在1987年妈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时,举行了盛大的“千年祭”活动。从此,祭拜妈祖、谒祖进香的活动方兴未艾。1994年,湄洲岛组织第一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之后,也相应举行了祭拜妈祖活动。此后每逢妈祖节庆都举行祭拜。 湄洲岛岛民世代捕鱼,每艘船上都设有神龛,供奉妈祖。按照惯例,渔民若要打鱼和播种紫菜苗等出海时,都要在船上摆供品,渔民家属则在海边摆供品对大海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丰收。海峡两岸渔民千百年来在同一海域耕海牧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妈祖则护佑两岸渔民丰收平安。海祭大典既保持了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纪念海神妈祖的朴素感情,同时也增强了两岸民众对生态保护的广泛认同。 湄洲岛是妈祖的诞生地和升天地。据载,妈祖原名林默娘,生前乐于助人,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海域救助遇险渔船时献出年仅28岁的生命。岛上渔民为纪念这位好姑娘,在湄峰上建祠奉祀,还在每年九月初九自发地在海边沙滩上摆供桌祭奠妈祖,表达对她的怀念之情,并祈愿妈祖保佑亲人出海平安,逐渐形成饱含浓郁渔家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宁德霞浦县沿海各乡镇,许多的民间活动几乎都与妈祖信仰有关。新船首航、春节社戏、渔民赴外作业、商人赴外经商,人们都要先到庙里向妈祖神灵祈愿、膜拜。而每年端午龙舟赛,更是妈祖文化的又一次充分展示。赛前,村里四境的红、黄、青、白龙,必须按规定的仪式前往庙里朝拜阿婆祈求恩准,形成了“四海龙工朝圣母”的另一盛大景观。最典型的当属霞浦县沙江镇竹江岛的渔民,他们将渔业、养殖的丰收,归功于妈祖神灵的保佑。因此,每年必祀妈祖。演神节戏在沙江镇各渔村相继风行,后来有人倡议抬妈祖神像亲临海滨巡视。于是每年神节时,扶妈祖神像正襟危坐轿上,选壮汉数十人抬到海滨,一边吆喝一边跑,称之为“阿婆走水”。后来,人们又认为“走水”后回宫时妈祖所经之境,不但蛎产丰盈,而且人畜平安,于是妈祖回宫途经岔路口,常引发争执,故各境均选有精壮青年,候在妈祖回宫道中拦途抢轿,此谓之“抢水”。这一活动,渐渐演化为霞浦县妈祖信仰所独有的民间传统习俗。 “板凳龙”闹元宵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中。在福建三明大田县、永安青水畲族乡、福清市(高山镇、三山镇、沙浦镇)、尤溪梅仙镇都有舞“板凳龙”的习俗。 这一元宵节习俗至今已几个世纪。这种汉族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福清市三山镇瑟江村的舞“板凳龙”活动始创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每年正月十二至十六日晚分别“出动”展示,十六日晚举行的“板凳龙”闹元宵活动算集体“亮相”。 而在三明尤溪,每到过年的时候,每个地方都会有板凳龙,尤溪人普遍称之为迎龙灯,这时,每家每户都会到街上去看舞龙,增添气氛。 航拍庙会“赛大猪” 庙会上赛猪、斗茶、看别开生面的供品制作……这是逛三明大田县屏山庙会特别新鲜的感受。这些精彩的民俗活动始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据这里的老人介绍,赛大猪是为了敬先祖,谁家上供的猪比较大头,就表示谁对祖先更尊敬。 这样的庙会一年中有两次,即正月十四内洋村的祭奠宋末抗元将领苏十万活动,以及农历十月廿三这天美阳村郭姓祖爷的诞辰。近年的“赛猪会”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车子排到了三四公里外,众多摄影师及媒体到场争相拍摄,而无人航拍机的加入又给这项活动增添了另一份色彩! “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