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的瑞士音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知道的瑞士音乐.doc

我们知道的瑞士音乐   一个事实是,不管是哪本西方音乐史教科书,向来不会将瑞士这样的小国纳入讨论范畴。对此,我想不仅别国人没有什么意见,瑞士人自己也不大会有异议―“中立惯了”的他们大概总是好脾气的吧。   一   单看古典音乐领域,瑞士最著名的作曲家大约是如下三位:埃内斯特?布洛赫、阿图尔?奥涅格与弗朗克?马丁,有人将他们比作瑞士古典作曲界的“三巨头”。   布洛赫作品上演的几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他的声乐与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与写给钢琴的《协奏交响曲》都是我愿意推荐的,末者对钢琴的使用棱角分明,与沃恩?威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有几分仿佛,着意突出打击乐性能的一面。大家常会标签布洛赫为“犹太作曲家”,也难怪。相对瑞士文化,布洛赫受犹太传统的影响更大,他的《以色列交响曲》、大提琴和乐队狂想曲《所罗门》、音诗《荒野之声》(Voice in the Wilderness,扎拉?内尔索瓦的独奏尤其好)等等都是好的佐证。而在早期的音诗《冬-春》(Hiver-Printemps)中,音响色块颤颤巍巍,分明有法国印象派的痕迹。   一八八○年在日内瓦出生的布洛赫,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度过,最后也在那儿去世。他在瑞士居住的日子还可被细分:一九○四至一九一七年、一九三○至一九三八年。如果说非要从他的作品中选一首与瑞士有关的作品,二十分钟长的《瑞士》(Helvetia)大概算是一个,汲取了不少理查?施特劳斯音诗的元素。于是,布洛赫只能被称作“准瑞士作曲家”。   奥涅格呢?他的父母都是瑞士人不假,但年少时全家一度定居在法国哈佛尔市。至于其作曲,人们的论断很公允:“建筑感与胆量是德国式的,对戏剧的感悟却倾向罗曼民族。”更重要的是,奥涅格与六人团其他成员,莫不在法国发展事业。所以他算彻底的瑞士作曲家吗?真难说。与布洛赫相似,如今我们已很难找出一首真正“瑞士化”的奥涅格作品。组曲《瑞士的狂欢节》兴许是一首,但在乐迷间知晓度毕竟太低。哪怕是公认有点瑞士味道的《第四交响曲》(别名《巴塞尔的欢乐》,我猜测意图是取得一种明快亲切的田园感,编制小,谱子呈现出室内乐般的简洁),里头的黑色幽默或者说欢快表象下的暗流似乎更让人回味。   一般书及“六人团”的文章都认为,奥涅格的主要贡献在于五部交响曲、管弦乐作品《太平洋231》、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歌剧《安提戈涅》,以及让赞美诗与管弦乐戏剧化融合的《大卫王》。交响曲中第三号“礼拜仪式”是“最强力”的,对调性不太保守,效果却感人肺腑,曾被形容:“在上帝的愤怒前表述人类的沮丧,让乐器奏出所有能想到的恐怖效果之后,一只鸟―长笛和英国管在暴风雨的沉重中突然奏起。”如若您不熟悉奥涅格,我觉得或可试试该曲的第二、三乐章。奥涅格一向喜欢创新,他的《圣诞合唱》就在拉丁语的礼拜仪式中糅进了德法的民间旋律,旋律重叠后汇集到一个时间点,聚作高潮;他在《大卫王》中予以合唱声部重任,不过事后表示:“我惋惜已将《大卫王》写成了清唱剧,毕竟说话者代替不了舞台。”至于偏爱无调性和弦的理由,他的回答嘎嘣儿脆:“我不知道一个和弦是怎样形成的,但必须具备好的音响。”   转观马丁的“瑞士属性”,同样的问题又来了。一九四六年,他移民荷兰(妻子的故乡)。指挥家安赛美曾是马丁最坚定的支持者,是他坚信马丁的早期作品应归入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也承认能找到一点法国民歌的调子。确实不假,一九二○年后,马丁受过印象派的强烈熏陶,十年后又接受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不过他坚持,唯有在十二音里加入自己对旋律的理解,个人风格才得以确立。他的声乐作品比重极大。不管是《圣诞康塔塔》(1929年所写,可惜生前未能首演)、《安魂曲》,还是清唱剧《平和》(In Terra Pax),都很感人。《平和》基于圣经文本,是他在二战尾声为休战纪念日而创作的,动用童声合唱取得的纯净感简直让人身心洗礼。到了晚期,马丁专注于庞大的、如同受难曲体裁的宗教作品,比如清唱剧《基督降生的秘密》(Le mystère de la nativité)。马丁常常有意赋予音乐一种单刀直入的触动力量,以他的理由解释,当代人比起当年巴赫与亨德尔的德意志同胞们,已很难保持宗教上的自发热忱。   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若选择一些法国指挥家(如迪图瓦)的版本总是没错。至于安赛美所创立的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在Decca旗下也是声名炳勋。然而,想到安赛美一向对无调性无甚好感,每每听着他指挥的奥涅格,我心头多少会升起奇诡的兴味。后来方才得知,和马丁较融洽之外,安赛美与斯特拉文斯基、奥涅格与布里顿等人也都保持着不错的私人关系,但艺术观仍然保持独立。若要详细追索安赛美的往事,恐怕单开一文也绰绰有余,这里就不详述了。   二   这么看来,“百分百”的瑞士作曲家还真不好找。一番寻觅之后,我翻找出了如下这些名字: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