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

农民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摘 要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脂肪肝发病率。方法:对农民1178例行空腹B超普查肝脏。结果:检出脂肪肝342例,农民脂肪肝发病率为29.03%。结论:农民脂肪肝发病率高,应重视。 关键词 脂肪肝 农民 发病率 资料与方法 普查对象:2007年4月12~28日,农村成人居民1178人,其中男684人,女494人。年龄19~83岁,平均62.4岁。 脂肪肝B超声像图诊断标准:轻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场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肝内管状结构不清或无法辨认。见致密增强后方回声衰减[1]。 方法:体检当日空腹B超检查肝脏。 结 果 查出脂肪肝342例,其中男129例(平均年龄53.2岁,平均体重指数27.38),女213例(平均年龄49.4岁,平均体重指数26.30),总发病率29.03%,男性发率病18.86%,女性发病率43.12%。 讨 论 脂肪肝的诊断:CT对脂肪肝的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但众多研究表明B超诊断脂肪肝亦准确可靠,并且有经济、无创伤、方便于普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营养失调,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饮酒;糖尿病;毒物、药物;高脂血症;长期静脉内营养;其他慢性发热性疾病、白血病等。农村最常见的原因是营养过剩。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导致肝代谢失常:使机体对脂类的吸收发生障碍,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从而降低机体对病原菌、病毒,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②影响其他疾病的恢复:许多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因脂肪肝对肝脏损害程度不同而相应受影响,是造成这些疾病久治不愈或肝功能不能得到恢复原因之一。③加重体内原有的病变:脂肪肝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部分病人可经由脂肪肝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或肝硬化。国外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平均每年有10%左右的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2]。 本资料中脂肪肝的总发病率29.03%,男性发病率18.86%,女性发病率43.1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不一致。农村中部分青壮年因外出打工未参加体检,对脂肪肝发病率偏高有一定影响,但上述结果仍足以说明农村居民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中年龄在40~55岁脂肪肝患病率高。男女脂肪肝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7.38和26.30,均达到了超重的标准(WHO指出体重指数≥25为超重,≥30为肥胖[3])。提示营养过剩为农村居民脂脂肪肝患者的主要原因。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肥、甘、厚、腻的高脂高热膳食增多,加之随着农村作业的机械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大为下降,居民缺乏运动,活动减少,热能得不到充分消耗,故而多转化为脂肪蓄积于肝细胞之中,形成脂肪肝。本组资料显示女性脂肪肝发病率高,除前述因素外,可能还与本次参检者年龄多在40~60岁,有相当部分女性居民已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从而导致脂肪肝发病者增多。 脂肪肝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应予以高度重视。脂肪肝患者由于对一般降脂治疗不太敏感,故脂肪肝的治疗重在预防。 首先,应加大对脂肪肝危害性及其与高脂饮食等关系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的过度摄入;其次,强调适量的运动锻炼以增加体内脂肪的消耗,使肝内的脂肪动用成为可能;第三,配合降血脂和保肝治疗,防止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参考文献 1 韩硬海,李树桐,主编.临床肝脏病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5. 2 姚克裘,编著.脂肪肝.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5. 3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8.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