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不典型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报告.docVIP

临床表现不典型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报告.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不典型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报告

临床表现不典型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报告【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非典型; 误诊; 猩红热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8岁。以“发热,咽痛2 d,颈部、躯干部出疹12 h”为主诉入院。患儿2 d前因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体温38.5 ℃,本院门诊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理。2 d后,患儿颈部、躯干部出疹。门诊以“猩红热”收入院。查体:体温39.5 ℃,意识清楚,热性病容,呼吸急促。口唇无皲裂,口腔黏膜无出血,草莓舌,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度肿大,未见渗出物。双侧球结膜不红,颈部、躯干部可见大面积针尖大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皮肤皱褶处可见紫红色线状。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8.3×109/L,中性粒细胞0.821,淋巴细胞0.117。入院诊断为“猩红热”。给予阿奇霉素(患儿青霉素过敏),炎琥宁抗感染治疗,扑热息痛退热。经治疗颈部、躯干部皮疹逐渐消退,咽部充血逐渐好转。但体温仍持续39 ℃~40 ℃。入院第8天患儿出现颈部双侧淋巴结肿大,双手出现膜状褪皮,疑为川崎病转上级医院。上级医院诊断为“川崎病”,经过治疗患儿好转出院。现门诊随访中。 2 讨论 2.1 发病情况 川崎病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首先报道,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约15%~20%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病因不明,可累及多个脏器,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害,现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80%患者在5岁以下,男女比例为1.5∶1[2]。本例患儿女性,年龄8岁,临床较少见。 2.2 误诊原因 (1)临床表现不典型:据报道年长儿川崎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3~6]。该患儿发病早期仅仅表现为发热,咽痛,猩红热样的皮肤。并未出现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这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2)临床治疗有效导致误诊。患儿以发热,咽痛,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过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咽痛好转,皮疹逐渐消失,此现象给临床医师错误的提示疾病诊断无误,从而导致疾病早期误诊。后因持续高热,继发颈部淋巴结肿大,双手出现膜状褪皮,才怀疑此病。 2.3 诊断反思 川崎病早期宜被误诊为扁桃体炎、淋巴结炎、咽结合膜热、药物皮疹等,延误治疗是导致早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7~9]。本例主要以“猩红热”样临床表现发病,临床上较少见,因此造成临床医生误诊。该病例提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高热患儿,尤其年龄超过5岁,经过抗生素及退热药治疗后高热仍持续不退时,应多方面考虑,仔细查体,及时进行相关的试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的检查,以明确诊断,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向梅,罗文英.非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分析.A临床误诊误治,2009,22(8):17-18.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 [3] Muta H, Ishii M, Sakaue T,et al. Older age i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equelae in Kawasaki disease.Pediatrics,2004,114(3):751-754. [4] 郭云红,贺向武.川崎病易延误诊断的原因.临床误诊误治,2008,21(5):83-84. [5] 叶中绿,陈华青,唐兰芬,等.连续三年复发川崎病一例报告.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0):52. [6] 武小英.不典型川崎病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72-73. [7] 张美芳. 川崎病23例误诊原因分析.华北国防医药,2007,19(5):45. [8] 申绍夫.川崎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8-19. [9] 肖吉群.不完全川崎病56例误诊分析及预防.临床误诊误治,2010,23(2):164-165. (收稿日期:2011-07-05) (本文编辑:车艳)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