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消疣汤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将186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成3组,1组维A酸乳膏外用,2组中药泡足,3组中药泡足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结果:消疣汤泡足疗效优于维A酸乳膏外用(X2=0.0379,P50%以上;③有效:疣体数目或皮损面积减少30%~50%;④无效:疣体数目或皮损面积减少30%。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各组疗效采用X2检验。
结 果
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1周观察疗效,结果见表1。
讨 论
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其中主要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2和4有关,目前认为外伤和摩擦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跖疣又名牛程蹇,祖国医学认为多因肝火妄动,气血失和,外感风热之毒,阻于肌肤;或肝经血燥,血不养筋,筋气不荣,风邪外搏肌肤而成;或由外伤、摩擦过度导致气血淤滞而成[1]。
瘊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全身治疗:中药水煎内服,或以清热解毒为主,或以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多能奏效。常用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败酱草,理气活血的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牛膝,软坚散结的龙骨、牡蛎、穿山甲等。内服同时还可配合外洗,效果更佳。②局部药物治疗:可用10%~20%水杨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溶于等量的弹性火棉胶外涂疣体,或用5% 5-氟脲嘧啶软膏外涂,可使疣体环死、脱落。但可致局部刺激,出现红肿、皲裂、疼痛、过敏反应、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还有用0.1%争光霉素生理盐水溶液0.1ml注射于寻常疣或跖疣基底部,隔日1次,共2~3次即可脱落,此法不良反应少。跖疣可用3%福尔马林溶液作局部湿敷或浸泡,每天1次,每次15分钟,连续4~8周,常有效。③物理疗法:包括冷冻、电灼、激光等方法。④手术切除。术后易复发且易形成瘢痕。目前最受医生和患者青睐的要属冷冻和激光治疗,因其治疗迅速、彻底、简便易行而且不良反应少。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于单发或数目较少者可作首选。如果是多发或融合的面积较大的疣体,还是应采取综合疗法为宜,即内服中药配合外洗中药或细胞毒性药物外涂以促使疣体脱落。
我们采用中药紫草、连翘、金银花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薏米健脾祛湿,疏筋抗毒;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清热;露蜂房?风攻毒,散肿止痛;三棱、莪术、皂角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达到消疣之目的。维A酸主要影响上皮组织的代谢,促进上皮细胞的增长和分化,诱导表皮的正常分化功能,并且有角质溶解作用可促进皮损消退[2]。本研究结果显示:消疣汤泡足疗效优于维A酸乳膏外用;消疣汤泡足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疗效分别优于单一维A酸乳膏外用和消疣汤泡足。
跖疣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系统用药疗效难以肯定[3];冷冻疗法、电灼疗法和激光治疗等仅用于跖疣数目较少者,且创面较大,容易继发感染、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遗留瘢痕等。本研究采用中药泡足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可克服以上缺点,不失为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尚华.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9-260.
2 胡飞虎,张俊,孙彩虹,等.0.05%全反式维A酸霜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0):631.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5.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