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0高三第3次模拟考试语文.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2010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艺术一方面要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膺,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在丢开亲子回国时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须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蔡《悲愤诗》,切身的悲愤之情放在距离。把加以客观化情感深刻,不能创造艺术。诗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4分)两首诗的句寄托思想感情?(4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3)此情可待成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蓝(节选) 陈所巨 那年春夏之交,超乎寻常的久雨。日历和心情都水雾蒙蒙,到处是潮湿,到处是泥泞。真不知那些天是怎么过来的,只记得每天晚上“新闻联播”之后看“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所看见的都是由西向东漫过来的大片灰白色的雨云,就不由得叹一口气。立夏之后的第三天,天忽然晴了,晴得少有的轻松愉快。清晨,鸟鸣就脆脆地敲打窗户,金属一般响亮。 上班路上,只听人们几乎说着同样的话:“啊!蓝,好蓝哩!” 抬头看天,倒是吃了一惊:蓝!真的好蓝!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纯粹的、惊心动魄、近乎透明的蓝呢?或许在西藏那皑皑的雪山顶上能见到。1987年,和几个朋友邀约着去西藏,到达格尔木,马上就要上那辆翻过唐古拉山的釉蓝色的大巴了,却发现心脏不适,害怕高山反应,临时放弃了西藏之行。但在格尔木就已经看见蓝了,尤其是在大柴旦盐湖的时候,那天就蓝得有些惹人嫉妒,因为高考资源网那蓝太稳、太严肃,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听从西藏过来的游客说,这里叫什么蓝,到西藏你才知道什么叫蓝呢。我信,因为这蓝不值得也没必要夸张。就想着这世界上有一片真正叫蓝的蓝,心里的一角也就把那蓝储存起来,成为一颗蓝宝石。 小时候,似乎也见过那种蓝。在初夏,或者在中秋,或者就在干爽的冬天里的某一个晴朗的日子。衬着洁白的炊烟、碧净的流水、葱绿或泥黄的土地,那天也是蓝得妖的。尤其是夏天的雨后,洁白的云团如呆笨的大白鹅,慵懒而缓慢地移过天空,而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