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修辞和方法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修辞与方法
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说,读解诗歌可以获得一点的知识,学会为人处事道理,提升了人的社会素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的个人气质、品行、情感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读懂形象而含蓄的古代诗歌?在这里,仅选择几点予以说明,谈谈自己读古诗词的方法。
一、注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词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诗人特别喜欢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我们在阅读欣赏中,不但要识别所用修辞手法,而且也要辨析易于混淆的修辞手法,不然就不能很好进入诗歌中,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美和艺术之美。注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认识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景物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下面举例来说明:
1、比喻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不同事物的修辞手法。其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使诗歌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同时,起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审美艺术效果。例如“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
如,李煜的《写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愁”像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李煜在《清平乐》中写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愁像是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
贺铸在《青玉案》中写道
试问闲愁都儿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人把愁用五种形象化的事物“烟”、“草”、“风”、“絮”、“雨”等来比喻,显示闲愁的繁多、浓重、绵延不绝。
2、拟人
拟人就是把没有知觉没有思想情感的物类,当作有感情有知觉的人类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把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类特征,可以寄托人的情感,是情感得到更为充分的抒发,同时,也把事物写得活泼生动。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其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中,“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又如,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其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诗人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3、借代
在修辞学上,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审美效果是使诗歌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
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其中,“丝竹”代音乐。
又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里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以“死骨”(尸体)借代穷人。
4、对偶
《修辞学》指出:“对偶是指上下两个句子在句式上的相同,两句中处于对应位置的两个语句在结构上的相同、在词性上相同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其审美效果就是扩展诗歌的时空,形成无比宽广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黄河”是两句并列写景,意思不是联贯的,属于工对。而后面两句中,“欲穷”“更上”的意思联贯而下,表面看好像不是对偶,实际上对得很工整,是流水对,是很好的对偶。
当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止这些,这在我写的《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初稿)》中解析了二十多种,以后逐步发在博客,可以作为参考。
(二)辨析修辞手法
由于修辞属于语言范畴,所以显得有些复杂,这主要表现在有些修辞方法之间有交叉点,或者在外形上有相似性等,造成了难以识别或者把握不准的现象,从而误读而难以真正理解语言审美特点。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分清是那一张修辞手法,以便更好进入诗歌,提高对诗歌的欣赏效果。最常见的要注意以下几种,我们举出来,略微阐述。
1、 比喻和比拟
这两种修辞手法都有一个“比”字,但不同的是,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重在使更形象生动,而比拟的作用是把事物人格化,拉近人与物的距离,更好的手法情感。
刘攽的《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其中,“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就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其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诗人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2、借代和借喻
二者都有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