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教案设计.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教案设计.doc

《中國歷史》資訊融入教學教案設計 教學單元 第四章胡漢融合的隋唐帝國 ─兼容並蓄的社會風貌、大唐文化的傳播 教案編寫人 洪玉華 教學目標 1.認識大唐兼容並蓄的社會風貌之內容及特質 2.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時代意義 3.了解大唐文化如何影響東亞文化發展 教學對象 八 教學人數 34 教學地點 教室 教學節數 1 教材重點分析 大唐文化形成的背景 融合胡族文化後及傳統文化發展的豐富內容 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形 東亞唐化的影響 能力指標 2-4-2認 2-4-5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 2-4-6了解並描述歷史演變的多重因果關係。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教 學 活 動 時間 教具 評量 一、教師說明本段課程重點。 二、說明隋唐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貌形成之背景因素與特色: 1.透過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形成隋唐時期兼容並蓄之社會風貌的因素(與魏晉南北朝的胡漢融合有關)。 2.透過ppt播放唐詩與圖片,說明大唐社會風貌之特色,讓學生可以更為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風貌。 3.說明隋唐時期宗教信仰多元的情況: (1)說明景教、回教與摩尼教於唐代時傳入中國。 (2)說明佛教與唐代時發展達於鼎盛的原因與現象。 (3)說明道教於唐代發展的概況。 ※透過問答,讓學生試著整理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的演變,並思考魏晉時期宗教信仰盛行與隋唐時期時情況有何不同(配合學習單) 三、說明隋唐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概況與代表國家: 1.背景:交通發達,加上唐朝國勢強盛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2.概況:以中國為中心,大唐文化向外傳播,其中對亞洲的影響較為深入與全面。 3.代表國家: (1)朝鮮半島的唐化-以新羅為例,有「君子國」之稱。 (2)日本的唐化運動-以「大化革新」為例。 ※對西方的影響(吐蕃及造紙術西傳)留待下一節課再說明。 5分 10分 10分 5分 10分 筆電 學習單 1 學習單 2 問答法 問答法 作業表現 班級: 座號: 姓名: 【得分: 】 範圍:第4課 隋唐盛世 ((批改提醒: 三、【兼容並蓄】的社會文化(唐代社會獨有的特色) (((() (一): 1.南北朝以來,邊疆民族大量移居中國,胡漢民族之間接觸頻繁,促進民族融合。 開放的民族政策夷夏觀念較為淡薄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二) 1.胡食(如胡麻餅、葡萄酒)(胡旋舞)短衣窄袖 2.社會開放、婦女的生活較為自由(唐代婦女地位高,與男性不相上下)。 4.宗教信仰多元: ( 景教 、 回教 (即伊斯蘭教)和 摩尼教 於唐代時傳入中國。 (相傳於西漢末傳入中國的 佛教 則於唐代時發展達到鼎盛(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中國特色) (道教:因老子李耳與皇室同姓,加上道士宣揚長生不老的理論,得到皇帝大力提倡,勢力亦頗為興盛。 -對亞洲影響較深 (一)【東亞】的漢化 對象 漢化情況 影響 新羅 全力模仿中國(各層面) 有 君子國 日本 (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 (西元 7 世紀, 孝德 天皇在位時推動的 大化革新 ,就是一種「唐化運動」。 日本今日的文字、佛教、書法、飲茶風氣等均源自於中國 與【西方】的文化交流(代表事件) 時間 事件 影響 吐蕃 唐太宗 文成公主和親 促進漢藏文化交流 2.有助於佛教在西藏發展布達拉宮 大食 唐玄宗 怛羅斯之役 軍戰敗,被俘虜的士兵中有人懂得造紙術,造紙術因此西傳至歐洲,促進西方歷史上13、14世紀文藝復興史事的發展。 - 1 -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