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方法说明(2005-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方法说明(2005-1)

6 浅层地震法 6.1 直达波法 6.1.1 直达波法可直接获取岩土体原位波速参数,用于划分松散沉积层序和基岩风化带,计算岩土体弹性模量,划分场地土类别,或重建被测体波速分布图像,推断被测体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岩土体质量评价。 6.1.2 直达波法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采集仪、传感器、激震装置和触发装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 仪器设备应经过校验合格,并满足勘探所需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和频带宽度。 2应根据需要,采取有效的纵波或剪切波激发装置,激发足够的震动能量。 3 信号接收传感器应符合勘探要求,并和被测对象耦合良好,能够有效接收所需波形信号。 4 触发误差、放大器相位误差、各地震通道相位误差不宜大于5个采样间隔,累计误差不宜大于8个采样间隔。 5 若直达波法用作质量检测手段,每激发·接收对采集的有效记录不宜少于两次。 6.1.3 直达波法可在钻孔与地面之间、钻孔与钻孔之间、山体两侧之间以及基岩露头上进行。观测可采用单发单收、单发多收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多发射点、单接收点分别接收方式进行。激发点与接收点位置坐标应根据测量得出。 6.1.4 直达波法的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速度的基本公式: , (6-1) 其中:V——激发与接收点间地层的平均波速,m/s, L——激发与接收点间的直线距离,m, t——直达地震波从激发点到接收点间的走时,s。 2 可按照地层顶、底界面的走时差,根据校正时间或者沿射线路径计算某地层的平均速度。 3 对于直达波地震CT的计算处理,应采用经过验证的反演方法和软件,并对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解释区域进行说明。 4 资料处理结果应给出波速分层曲线或波速分布图像,并给出相应的地质解释图。 6.2 折射波法 6.2.1 地震折射法可用于: 1 测定基岩埋深,划分松散沉积层序和基岩风化带。 2 测定潜水面深度和含水层分布,探测河床沉积泥沙厚度。 3 探测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根据折射波速评价岩土体质量,计算弹性模量。 4 进行滑坡等地质灾害调查,以及采空区、溶洞等洞穴探测。 6.2.2 折射波法使用的设备包括地震仪、检波器及电缆、震源装置和触发装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 仪器设备应满足勘探所需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和频带宽度,并应进行周期校验和使用前校验。 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震源类型,激发足够的震动能量,并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3 地震检波器应符合勘探要求,并和被测对象耦合良好,能够有效接收所需波形信号。 4 触发误差、放大器相位误差、各地震通道相位误差不宜大于5个采样间隔,累计误差不宜大于8个采样间隔。 6.2.3 折射波法可在陆地或水域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测前,应进行折射波法的有效性试验,确定观测系统和采样参数的设置。试验区应选择代表性地段,并通过已知地质资料的地段,试验成果可作为生产成果的一部分。 2 折射测线布置应符合工作要求,宜和构造走向或研究对象轴向垂直。 3 震源激发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4 可采用多次叠加等信号增强手段,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近道数据溢出。 5 激发点与接收点水平位置及高程坐标应根据测量得出。 6.2.4 折射波法的资料处理包括下列内容: 1 读取折射波初值走时(图6-1)。 图6-1 单道地震波形图 2 绘制综合时距曲线图,并进行必要的校正,校正后综合时距曲线的互换时间差相对值不得超过10%。 3 检查时距曲线,结合地震记录走时读取情况,检查走时突变道,对照相同地段的相遇或追逐时距曲线的走时特点,必要时进行修正。 4 根据地质条件、时距曲线特征和解释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释方法,所采用的折射处理软件应经过验证。 6.3 反射波法 6.3.1 反射波法可用于: 1 测定基岩埋深,划分松散沉积层序和基岩风化带。 2 测定潜水面深度和含水层分布,探测河床沉积泥沙厚度。 3 探测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探测洞穴、沉陷带、残留孤石等地下异常。 6.3.2 反射波法使用的设备除应符合第6.2.2条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多道地震反射观测应采用可存盘记录的数字地震仪。 2 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宜采用高频率、高阻尼的地震检波器,采用高频率的震源。 3 地震仪各道之间振幅误差不宜大于15%。 6.3.3 反射波法可采用简单连续观测系统、等偏移观测系统或共中心点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测前,应进行反射波法的有效性试验,确定观测系统和采样参数的设置。试验区应选择代表性地段,并通过已知地质资料的地段,试验成果可作为生产成果的一部分。 2 反射测线布置应符合工作要求,宜和构造走向或研究对象轴向垂直。 3 震源激发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4 可采用多次叠加等信号增强手段,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近道数据溢出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