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技术(电光调制的物理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电子技术(电光调制的物理基础)

第四章 光波的调制 前言——历史回顾1 据记载,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用光传递信息的国家当算我国。早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就开始修建烽火台传递军事信息,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得美人笑”的故事。 公元前800年左右,人们用火来传递少量的简单信息。火也是一种光信号。 两百年后,征服特洛伊的消息就是通过火传到亚尔古的,两地相距500公里,中间有8个中继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加门农烽火台。 缺点:只能传递一些简单的事先约定好的信号,而不能传递所有信息。 前言——历史回顾2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的Poybios发明了一种传输系统,不仅可以传递一些固定信息,还可以传递字母。每分钟大约传输8个字母。而现代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为每秒几个G(109)字节。 前言——历史回顾3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密特尔堡镇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珀希 ,他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 发现远处的教堂的塔好象变大而且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原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密特尔堡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珀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光通信获得新生。 前言——历史回顾4 1791年,Clande Chappe成功地用基于信号灯的光信息传输系统传送了信息。他的信号发报系统逐渐完善,成为一个真正实用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从巴黎传遍了整个法国。 1844年,5000多公里,有超过500个站点,并在19世纪初,这一光中继系统发展到了其它国家,随着电的发现和使用被淘汰。 用光作为通讯手段,自古有之。历史上第一项属于光通讯的专利,由贝尔在一八八零年以“光话机”取得,实现了在几百米范围内用可见光传送语言信息。 。但直到高锟关于光纤的论文发表之前,人类想出的各种传输光的方式,都还不足以使之成为有效的通讯工具。在六十年代,即使是最好的导体,光波在其中传输二十米,能量就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一,更何谈“通讯”二字。而高锟提出的光纤,是用高纯度的玻璃纤维制成,光进入到其中,就像进入了一个周围全是镜子的管线,在全反射的作用下,再也跑不掉,只有从另一端出来。光纤低损失、宽频带、尺寸小、重量轻的优点,给人类通讯带来了一场革命,这种与头发差不多粗细的导体,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无限丰富的时代。 前言——历史回顾5 1880年,贝尔曾发明了一种“光话机”,这是一种用光束传送声音的装置。在试验成功后,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一段话:“我听到光线的笑声、咳嗽和歌唱声。”他预言,他的这一项新发明“在科学世界里,将远比电话、留声机和麦克风更有意义”。 1887年,Heinrich Hertz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前言——历史回顾6 1917年,Albert Einstein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预示了激光的存在。 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1962年,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出现。 20世纪60年代, “光电线”出现了,这就是光学纤维(简称光纤)。 1966年,高锟等人预言了SiO2光纤作为通信传输介质的可行性; 1967年,人们首次进行了相干光通信实验,并于1974年又一次使用气体激光器在自由空间做了相同的实验,但传输距离都很短,大气干扰。 1970年,是光纤通信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美国康宁公司制造出了第一根低损耗光导纤维。光纤的损耗降到了20dB/km,半导体激光器的寿命也到达了一千小时以上。 1976年,英国哈德福郡的赫清与斯蒂夫尼奇之间铺设了一条光缆,这个光纤系统能同时提供1920条电话通路。 1976-1977年,光纤损耗降低到4dB/km,半导体激光器的寿命达到106小时,各种通信系统出现; 1977年,美国在芝加哥市建立了一条光纤市话中继线路。光纤的抗拉强度大,能达到7.2×108帕,它的弯曲直径为1.6毫米。 1979-1980年,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市话网的局间线路使用,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 光纤之父——高锟 一九六六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标题很平淡,在我们看来甚至有一些晦涩,叫做《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但正是这篇论文开创性地指出,可以用玻璃去做光学纤维传送讯号,从此光纤通讯的革命开始了。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当年高锟发明光纤,就没有今天互联网的高速传输和低成本运营,你就无法想象全世界有上亿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发送电邮,或者是使用ICQ。于是乎,高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光纤之父”。 高锟出生在一九三三年的上海,父亲是律师,家境富裕。十五岁的时候他随全家移民到香港,中学毕业后到伦敦大学留学,直到取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他曾任职于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先后担任工程师、研究员和实验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