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社会学评论信息
第一讲 环境社会学学科分析
一、环境社会学发展简史
(一)环境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8世纪以前,农业时代的环境问题
(1)在农业时代,刀耕火种,开荒种地,改造自然,局部影响自然生态系统(2)汉族的先民,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基本上是“鸿蒙初辟、狉狉獉獉(音pizhen)” (3)土家族的生产方式在史书中也有记载:“男女合作,伐木烧畲、播种杂粮,不施肥、不灌溉、不耕耘,待地力不肥时又转移它处。”
主要的环境问题:地力下降,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有限,因为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
2. 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工业时代的环境问题
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自然的束缚,可以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同时对环境的破坏显著增加,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发生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标志着环境问题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程度,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比利时,SO2) 多诺拉烟雾事件(1968, 美国,SO2)伦敦烟雾事件 (1952, 英国,SO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美国,汽车尾气)水俣病事件(1953,日本,汞)痛痛病事件(1931, 日本富山,镉)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日本,SO2)米糠油事件(1968,日本,多氯联苯)
3.20世纪50年代后,对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为今天“环境时代”的起点。同时出版了《生存的蓝图》和《增长的极限》,给人类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
1987年,世界环发委员会(WCED)出版:Our common Future。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21世纪议程”,提出了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仅靠一些技术措施是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社区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包括对经济目标,社会结构以及民众意识的根本变革。因此,环境问题的阐释和解决必须从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入手,才能根本解决。
由此,关于环境与人类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就逐渐产生,“环境社会学”也就应运而生。
环境社会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物质技术因素扩大到人类活动、社会物质系统、环境三者的统一,以寻求环境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途径。
与国外环境社会学的发展相比,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要晚一些。洪大用博士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环境社会学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环境社会学基本上是一种无学科意识的自发介绍和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是有学科意识的自觉研究和建构,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并对这门学科进行了必要的界定,开始自主编写教材,开设环境社会学课程,开始结合中国实际的环境状况开展经验研究,自觉建构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二)环境社会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环境社会学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之后才逐渐产生的。也就是说,环境社会学是在社会学发展之中出现的。当时社会思想界认为:自然史规律与人类史规律是统一的。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是统一的。由此,自然主义和实验主义的世界观极其流行,换句话说,一些社会问题都可以或根源于自然因素,从而产生了诸多自然主义流派。
生物有机派:认为社会整体的结构具有生物有机体类似构成,按生物机体的运行规律来研究社会结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等言论。
人类人种派:认为人类生物本性,人种特征和遗传因素对社会具有特殊的影响,很多社会问题是由于人种本身导致的。“黑人喜欢冲动”,“黄种人含蓄爱面子”等。
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对社会具有特殊影响。
地理学派:认为人们的地理环境和空间位置对社会发展具有特殊影响。
1.地理学派
地理学派专门研究各种环境因素(气候、地势、自然资源等)对各个社会过程和社会观象(人口增加、生产力、政治制度)的影响,地理学派最具代表的理论:
(1)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托马斯·巴克尔的地理决定论
他在《英国文明史》中力图论证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地理因素的关系,他认为,特殊的地形、气候、土地收获率、营养决定了各民族之间的意识、体格、财富积累,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的差别
(2)美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埃尔斯沃思·亨廷顿的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利用统计学、古植物学、气候学、历史学、人口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方法和资料力图论证气候变化与文明兴衰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文明与气候》、《民族特性》和《世界权力与进化》等著作中提出:① 气候对居民健康的影响;②
文档评论(0)